暑假共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探寻诗意,净化心灵
在现代都市里,钢筋混凝土的冷硬气息填满生活,单调机械的节奏啃噬着人们的灵魂。忙碌与焦虑让我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锦溪校区的师生们,在暑期共读活动中,选择了一本能让人远离城市喧嚣、净化心灵的小说——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既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畔;又是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故事——自然、信仰、生死、爱情、责任,每一个关键词都与我们有关。


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
玛利亚·索
-
迟子建以一位九旬女酋长的口吻,诉说鄂温克族人与大自然相依为命的生活。
驯鹿群追随苔藓迁徙
篝火上的烤鱼散发香气
月光下的萨满起舞
白桦林在风中低语
作家将诗意化的表达融入人性的思考,绘制出一幅温润悠远的画卷。

迟子建是少有的文字有电影质感的作家。冬夜的炉火与冰溜子,春日的种子与杂草,夏夜的蚊烟与星空,秋风的棉袄与酸菜……琐碎日常被镀上神性的光,成为生命最厚重的注脚。
——知名导演贾樟柯

鄂温克族萨满舞

迟子建笔下的景色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学生们品读了小说中的的景物描写,进行了分享交流:

“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

“北部森林的秋天,就像一个脸皮薄的人,只要秋风多说了它几句,它就会沉下脸,抬腿就走。”
这些描写让自然不再是背景,而是有灵性的存在。




迟子建的文字不只勾勒自然,也传递人性的光辉。

-
大兴安岭

迟子建用诗意的笔触绘制了大兴安岭的绝美风光,同时也将含蓄而内敛的情思蕴含在了文字中。真挚的情感、舍己为人的大爱、坚定的信仰、善良、美好、纯洁……这些人间的至善至美,让人动容。

“这件神衣对她来说一定比一座大山还要沉重。”衣服本该轻盈,却因心灵的悲痛而比山更沉重。妮浩明知哀痛,却依然披上神衣,为了救人而起舞。
善良、坚韧与大爱,在这一刻闪耀。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有山水,有情思,也有哲理。董宇辉在读到父亲林克去世的片段时,一瞬间理解了死亡:“原来人生中真正最重要的那些相遇和分离,从来都显得漫不经心,它不刻意,没有人安排,也没有人设计。”作者诗意的叙述死亡,用婉转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别离。
在共读中,学生们从不同个情节中悟出了些许感悟:


@邵萌:主人公和第一任丈夫的相遇是因为黑熊,和第二任丈夫的离别也是因为黑熊。所以我在这儿提取的关键词是“悲喜”,原来人生中的悲喜是交杂的,也许悲剧会以喜剧开场,也许喜剧会以悲剧开场,幸福的源头也是幸福的终点,世间的事都有特别的安排。

@郑卓瑞:山下医生上山给族人看病,被主人公拒绝了。因为他觉得大自然才是自己的医生。这让我领悟:人是从自然中来的,也能被自然治愈。只要真正亲近大自然,就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冯忻睿:尼都萨满曾和林克争夺达玛拉。对于尼都萨满来说,林克和达玛拉都是他很重要的人,他最后选择成全了他们两,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执念去战胜林克。在这里我突然明白:原来爱是一种成全。
学生分享

在迟子建构建的诗意世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切都回归本真:
需要与被需要、牺牲与大爱、温暖与美好……这一切都自然且合理。
或许我们真正要寻找的,不是外界的喧嚣,而是内心的安适与自由。


一起加入暑假共读计划
我们期待,这个夏天你读的不只是课本,而是进入更广阔的世界:文学、乡土、科技、人文、历史、社会议题……你读什么,我们都欢迎你来分享!
投稿指南:
你可以分享(不限体裁):
一本书的读后感
一本书激发的思考或提问
与书有关的成长经历、家乡观察、社会关注
阅读手帐、思维导图、摘抄感悟、手写卡片
也可以是一张照片配一句话,一段语音讲述,一段短视频感悟
投稿邮箱:syqrum@163.com
邮件主题:请注明【暑假共读 + 书名】
END
投稿来源丨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锦溪校区 占晓佳
排版 | 俞启航
排版 | 沈怡清
监制 | 徐寅超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