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战争的距离 | 《中学生天地》初中版2025年9月刊特别策划
我们与战争的距离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包括盛大的阅兵式。
时至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全球性战争,已在时光中远去。我们何其幸运,成长在国家强盛的和平年代。然而,在地球的其他角落,战争与冲突从未停歇:俄乌冲突、印巴冲突、巴以冲突……
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时间上,战争对同学们来说都是遥远的。遥远的战争,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本期专题,我们在老兵、老兵后人、政治学博士、哲学博士、无国界医生等人的讲述中寻找答案。
“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战争的伤痛,告诉我们最朴素也最颠扑不破的道理:要始终站在正义与光明一边。而我们如何理解战争,也反映着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及人与人的关系。

本期目录
当我们谈论战争时
穿过83年的时光,我们衢州见
努力!努力!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
穿越火线:战壕里的衣食住行
战争之问
联合国:在人类的废墟中诞生
难以被看见的战后重建
一名医生在伊拉克的人道救援手记
未曾经历战争的我们,如何看待战争

俄乌冲突爆发后,著名涂鸦艺术家班克斯在乌克兰各地被摧毁的建筑物废墟上留下了7幅作品,本图展示的即为其中一幅,班克斯画了一位受伤的少女踮起脚尖,手舞丝带,仿佛在宣示着,战火可以摧毁城市,但摧不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直面战争亲历者、老兵后人
抗战中,那些战斗、牺牲与思念

《努力!努力!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
在一个平静的夏日
我们听抗战老兵吴其轺之子吴缘
讲述当年父亲杀敌报国的热望、死里逃生的不易
2010年起
吴缘与朋友们开始系统地寻找抗战老兵
让忠魂不再飘荡
让世人看到
这些爱国将士曾经的战斗、牺牲与思念
“大家没有忘记他们”
《穿过83年的时光,我们衢州见》
发生于1942年的“杜立特行动”
铸就了一段珍贵的中美情谊
2025年4月
“我们衢州见”中美民间友好交流活动在衢州举行
对于过去与未来、战争与友谊
衢州高级中学的同学们
有了更丰盈的体验、更辽阔的想象
一名战士,三张照片

《穿越火线:战壕里的衣食住行》
穿越黑白影像
遇见雄赳赳的青春
小记者们来到抗美援朝战地摄影记者俞风楼家中
听俞老讲述战壕里的衣食住行
用相机定格最可爱的人
“我们给每位战士准备三张照片
一张他自己留在口袋里
一张他寄回家里
还有一张部队存档
万一这位战士牺牲
也方便认出是谁”
那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少年们的战争之问

《战争之问》
为什么国家之间会开战?
现代战争和传统战争的区别在哪里?
我写“愿世界无战火”的反战作文,真的有用吗?
为什么联合国的存在还是阻止不了大国发动战争?
战争会带来积极影响吗?
…………
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大咖为少年们答疑解惑
为何创立联合国

《联合国:在人类的废墟中诞生》
1945年10月24日
联合国正式成立
在80载岁月中
联合国在国际秩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斯科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姚望
向我们娓娓道来联合国的前世今生
以及它的未来愿景
人道救援,是黑暗中的一束微光

《一名医生在伊拉克的人道救援手记》
2020年
刘一云作为无国界医生的一员来到巴格达
参与当地的医疗救治工作
在这片在新闻报道中总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土地上
战争从未真正离开
战后重建
不仅需要修复被炸毁的建筑
更需要治愈被伤害的心灵
如何走出“和平茧房”
这个世界是强者说了算吗

《未曾经历战争的我们,如何看待战争》
没有体验过战争
会对我们关于战争的认知产生怎样的影响
是否在不经意的时刻
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些难以察觉的误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郁喆隽
为你层层剖析强权与真理的关系
“大炮可以摧毁图书馆
但烧不掉‘1+1=2’”
从战争专题延伸开去
圆桌会:文明的冲突可以避免吗

《文明的冲突可以避免吗》
20世纪90年代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
冷战结束后
世界冲突的根源主要是文化或文明的
本期圆桌会
知名辩手席瑞从现实出发
带你思考这一理论的合理性与缺陷
魔饭:解锁“顶流”歼-10CE

《歼 -10CE,在全球出圈的中国“争气机”》
今年
歼-10CE挑落全球主力战机的新闻
频频登上热搜
歼-10系列凭啥这么牛
在研发过程中要攻克多少“卡脖子”技术
普通人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像歼-10这样
最前沿、最厉害的“大国重器”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英杰
在这篇文章里告诉你
# 上 新 时 间 #
更多关于战争的故事
敬请关注

《中学生天地》(初中综合版)2025年9月杂志已开启独家线上订购,您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生天地”,后台回复“我想买杂志”,即可在线上商城购买。
具体步骤:
①点击下方卡片,跳转后点击关注 ↓↓↓


②后台回复“我想买杂志”,扫码订购

排版:韩 政
责编:许淑瑶
监制:徐寅超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中学生天地
新浪微博 | @中学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