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2011:这些人和这些书

作者:读书之人 发布时间:2012-01-07 17:02:17

 

 

              史铁生: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

2011年初,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新版的《我与地坛》于1月出版,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确实是史铁生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这样说。史铁生的存在,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我们纪念史铁生,就是在纪念一种伟大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或许永远无法复制。

也许时间过去越久,越能够体现出史铁生作为一个作家的魅力。史铁生的创作贯穿整个三十多年新时期文学。一直到今天,他的写作仍然坚持着精神的高度和心灵的高贵,表现出一种可贵的不妥协姿态。此刻我们感到,史铁生没有走太远,他去了清平湾。他是把文学当成自己内心非常高贵的信仰。唯其如此,他才更加让人肃然起敬。

               周有光:“拼音之父“的醒世警言

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今年107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年3月出版了《拾贝集》。这本书,是周先生从他常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中,选出有价值的篇章,将其精华浓缩成超短篇,杂以自己对人类文明和中外历史经验的理性反思,对当下种种社会问题的精辟评论。本书还收录了多篇周老的回忆性文章,以及读报随笔,充分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以及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

当今世界,百岁老人并不鲜见。但百岁以后还在密切关注全球新变化,笔耕不辍的思想家,恐怕难得一见。周先生就是这样的活着的奇迹。他兼有俯瞰全球的文化视野,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背景,语言大师的精通文字,历史老人的聪明睿智,现代公民的社会关怀,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最使人心生感慨的,其实不是周先生在这个年龄还能阅读和写作,而是他在今天仍在不停思考。

             刘心武:引红楼“烧身“

20113月,刘心武续写红楼梦的消息传出之后,马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刘心武续红楼梦》一推出,无论是红学界、文化界、出版界,还是喜欢《红楼梦》的普通人,就全都炸开了锅!其中,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更有说粗口的。有人形容说,高鹗的续本是狗尾续貂,其他人的续本就是在“狗尾上再狗尾续貂“。如此激烈的批评,无疑将刘心武推向了“火坑“。

刘心武完全打破了《红楼梦》120回程高本的结局。在他笔下,林黛玉沉湖自尽,薛宝钗与贾宝玉婚后染病而亡,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卫若兰短命,临死前又将史湘云托付给了贾宝玉。两人一路行乞,虽不断遇到好心人收留,但史湘云还是溘然长逝,留下贾宝玉一人。史湘云死后,贾宝玉大彻大悟,回归天界恢复神瑛侍者身份。我们如果摒弃习惯的困扰和情感上的排斥,就刘心武本身的续写行为来说,无疑值得赞许。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不仅执著于自己喜爱的事,而且在感情甚笃的老伴去世后,以续写来对抗人生的变故和寂寞。由是观之,刘心武的续写,未尝不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家胸中之块垒。

            马尔克斯:二十年后谈“孤独“

6月,终于有人以百万美元的高价“请“来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当然不是坏事。它多少可以消除马尔克斯的一些偏见,比如他曾公开指责中国和哥伦比亚出版界“海盗猖獗“。同时,也说明我们一些民营出版机构,已经发展到了能一掷千金而求物有所值的境地。《百年孤独》影响了我国好几代读者,但我们一直未能取得此书的中文授权。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旋风横扫全球,为文坛带来了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浓重气息。许多年之后,面对新版兼唯一正版《百年孤独》,无数老文青仍会回想起,当年读到这个神秘而魔幻的小说开头时的兴奋和战栗感。无论真喜欢还是假喜欢,每一代读者总会有一些相对钟情于名著的人,这也是各种名著常销而非畅销的原因,《百年孤独》就是这样的书。如今,这位曾身患癌症的84岁老头仍在神秘地写着什么,全世界都在盼望他正在烘烤的那块面包早点出炉,好让《百年孤独》不再那么伟大而孤独。

               林青霞:美人不迟暮

 7月,在香港书展上,一位文坛“新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亲自执笔,推出个人首部文学作品《窗里窗外》的影后林青霞。演艺生涯中的点滴故事,林青霞随手拈来,说得绘声绘色,有她与张国荣、琼瑶、徐克等人的往来互动,更有她对人生的体悟和感动,每篇都不长,可其中却有着丝丝缕缕的韵味。

现在国内一线明星,出书的不在少数,可其中的含金量又有多少呢?今天的林青霞已经走出了演艺圈,息影后的林青霞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她很欣赏季羡林、杨绛的作品。她的文字展现出极高的悟性和才华,其文章《有生命的颜色》更被选入《大学语文》,跟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一并被人研读、讨论。读林青霞的文字可以发现,她是一个有积累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扎扎实实的写作者。

            朱镕基:大国总理的勇者风范

朱镕基离任后,一直保持低调,远离媒体的视野,过着休闲的退休生活。9月,随着四卷本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的出版,人们再次忆起这位刚正不阿、睿智幽默的前总理。书中收录篇目多为朱镕基即席讲话的实录,既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发展壮大历程的宝贵史料,也表现出深刻、简单、直接的“朱氏风格“,展示朱镕基直面问题的勇者作风,刻画了朱镕基有血有肉的总理形象。

正如媒体所言,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过书籍本身,更大的程度上,它是一段共同的历史记忆。它的发行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人们对朱镕基的回忆,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人们心灵深处对于这位执政严肃,而言行不失机智、幽默和风度的总理由衷的敬佩和爱戴。对于本书,朱镕基说:“我认为无论是做官、做人、做企业家,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啊,做人的意义比做官还要大。“阅读本书的意义,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意义也就在于此。

          特朗斯特罗姆:诗歌构筑神秘世界

10月,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以表彰他“通过精炼而朦胧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特朗斯特罗姆此前的生活道路很简单,一直是少管所和社会福利机构的一名心理学家。1990年患脑出血致半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纯诗,旅行和写作几乎构成了他全部的业余生活。在诗中,他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特朗斯特罗姆是个非常严谨的诗人,精益求精,写诗至今,也不过写了163首,这个数量等于目前很多中国诗人一年的产量。中文版《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只不过300页。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一般需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有的时间更长,长诗《画廊》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的诗中,我们很少碰到日常套话或流行语,即便它们描写的完全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国诗人应向特朗斯特罗姆学习的地方在于,写得少一点,写得好一点。

           乔布斯:再一次创造世界奇迹

106日,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24日,美国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推出了《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文版同步推出,随即跃升畅销书榜首。全世界开始重新反思,为什么这个人可以这么成功,背后支撑他的到底会是什么?《史蒂夫·乔布斯传》用乔布斯一生各个阶段的大量细节,向人们展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坚韧而勇敢,有魄力而不畏失败。

中国人排队买《史蒂夫·乔布斯传》说明了什么?从一方面看,大家崇拜乔布斯式的人物,希望从他的传记里学到一些东西;可从另一方面看,中国太缺乏乔布斯这样的人了,大家都想探究一下他成功的秘密。其实,这里没有太多秘密可言,乔布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尔·盖茨、拉里·佩奇、马克·扎克伯格和他一起在战斗,整个美国的教育、科研、创新机制是他们强有力的后盾。也许,乔布斯的不羁性情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其传奇人生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于丹: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

时隔三年,于丹重登电视荧屏,畅谈生活感悟,新书《于丹趣品人生》也于1016日全国统一上市。于丹从古代人那种弹琴、喝酒、品茶、赏山水的闲情惬意的生活中感受到:心境平静才是一种极致的美。金钱、名誉、权利并不是幸福的唯一组成部分,只不过是现代人放大了它们的功能而已。于丹以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启迪都市快节奏上班族,积极寻找优雅的生活情趣,在喧嚣浮华的闹市中,找回淡定且幸福的自我。

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有幸福呢?于丹认为,首先要找到真实的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一生真正想要追寻的是什么;然后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但在追寻的过程要适时放松自己,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韩寒:追问年轻人的希望

岁末,韩寒的杂文集《青春》面世,他在书中追问青年人的希望所在。《青春》收集了韩寒对于中国年内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精辟言论,包括“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等杂文;同时也收录他在最近一年里的赛车、创作动态,以及他的生活真实记录,包括“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等随笔。如果说前半部分的《青春》体现了他的悲悯,他的关心,那后半部分则体现了他的柔软,理想和追求。

成就韩寒的是他的杂文,他已经不再跟别人掐架,他变身为公民,开始为大家说话。韩寒的文字,往往一针见血地戳破道貌岸然者的虚情假意,可谓酣畅淋漓。无论你赞成与否,韩寒对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意见代表不少人的看法,它们不应该被忽视。(作者:河北日报 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