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钓鱼法则”的科学漏洞

作者:方小侯爷 发布时间:2012-01-07 16:41:04

2010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是《生活中的钓鱼法则》,材料中提到丹麦人外出钓鱼时会随身带尺,钓到鱼以后就量一下,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其实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政策。比如美国科罗拉多州Big Thompson河的管理部门规定,每人每天限钓两条鳟鱼,每条的长度不得小于40厘米。中国对商业捕捞也有很多类似规定,不但有休渔期和禁渔区,连使用网具上的筛孔的尺寸大小都有详细要求。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当前全世界每年捕捞的食用鱼总量近1亿吨,75%的水产资源受到了完全、甚至过度的开发利用。因此,为保护渔业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钓鱼法则不断问世,它们的基本原则就是抓大放小。

学过进化论的同学应该都能够想到,“抓大放小“其实是一种人工选择。

我们先来看一个与“抓大放小“相似的例子。赞比亚卢安瓜国家公园的科学家在1995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仅从1969年到1989年,大象中无牙象的比例就从10.5%上升到了38.2%象牙是雄象用来打斗、争夺配偶的有力工具,是雄象强壮有力的象征。如果按照自然选择的进化规律,有象牙的雄象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的可能性越大,没有象牙的雄象势必遭到淘汰。但是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由于盗猎,象牙越大的雄象越容易遭到猎杀,而无牙雄象却得以幸存。因此无牙基因反而在种群中被保留下来,有牙基因逐渐丧失。这不是自然选择的进化,而是“捕猎选择“的结果。

类似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25种鱼的分析发现,抓大放小的钓鱼法则使得这些鱼的个头普遍变小了。因为首先,个头大的性状被捕猎活动选择走了,也就是大鱼的死亡率提高了;其次,捕猎的压力使得这些鱼的性成熟提前了——与其冒着被捕猎的危险长得更大一些再生,倒不如提前生下后代再说——虽然质量差些,但聊胜于无。

鱼变小的后果并不是我们没有大鱼可吃这么简单,它改变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由于个头小的鱼没有能力迁徙太远,传统的鱼汛也会消失。据此,有科学家们提出应适当抓小放大。不过,个人觉得这个“适当“实施起来肯定也很有问题,要怎么来把握?如何区分抓到的小鱼是个头小的鱼还是新生不久的鱼?……所以,在相关研究获得突破之前,怕是谁也无法就“鱼变小“问题给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了。

(转自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2010年第12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