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欢迎进入科幻时刻 |《中学生天地》高中版2024年4月刊特别策划

作者:rum 编辑:沈怡清 发布时间:2024-04-28 16:52:37

读书月特别策划/ Reading Month

 "欢迎进入科幻时刻"




编辑有话讲


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书目中出现了刘慈欣的《三体》,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张之路的《非法智慧》等,在优秀推荐影片目录里则有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和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都认为:“科学教育重在科学探索意识的培养,科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阅读、思索、观看科幻作品时,既是对大千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更是对人类自身的挖掘与认知。

大刘进入“科幻时刻”遇见了三体文明,凡尔纳进入“科幻时刻”见证了瑰丽的海底世界。其实,人人都能进入“科幻时刻”,去打开想象,去准备发问,去开启一个又一个奇特的“思想实验”,也终将遇见无数条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路径。

今年阅读月,我们邀请你一起进入“科幻时刻”,你做好准备了吗?


· 我们为什么爱看科幻小说

· 飞向太空或重回大地——科幻小说阅读指南

· 科幻文学,是我们的接头暗号

· 对话《科幻世界》:在科幻的世界里淘金

· 科幻“点子”与“思想实验”

· 科幻带我去向何处

· 像科幻作家一样思考

看点1:科幻小说阅读指南

当我们读了太多类似的传统短篇小说后,再来看科幻小说,会发现它们都具备很强的文学性,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作为高考题。比如 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就成了阅读题。如果在平时阅读时,适当选择一些导读比较专业和清晰的作品集,甚至让阅读科幻小说成为一种既快乐又充实的体验,可以实现兴趣和备考“双赢”。


我们读传统小说时,总是会分析心理描写、文章语言特点。这些能不能放进科幻小说分析呢?当然没问题!在阅读汤姆·戈德温的《冷酷的等式》时,如果用人物心理描写来解析全文,能更加理解主角的矛盾与困境。而在读麦克马伦的《九万马力》时,第一人称叙事的优势会更加容易让读者体会到结构的巧妙,顺便还能复习一把插叙和倒叙等知识点,事半功倍!这些来自传统语文教学的招式总是能以不变应万变,处处紧扣考点,又处处体现着科幻题材独有的魅力。

点击“科幻语文课”,观看视频课程


看点2:我们有高中科幻社

2023 年 2 月 28 日,《流浪地球 2》开展校园路演,导演郭帆带领主创人员抵达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在这里,郭帆被一群高中生的问题难倒了。“未来能在哪方面将中国元素融入科幻电影?”“电影之后的系列里,还会用到哪些科幻元素?”……面对一系列专业的问题,郭帆给出了“本来有个演讲环节要做科普的,结果反而被大家科普了”的幽默回答。提出这些具有前瞻性科幻问题的少年们,其中有一部分来自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星航科幻社。

星航科幻社是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幻教育体系“五个一”(一个科幻社、一门选修课、一次作文大赛、一次活动、一本杂志)之一。自 2018 年建社以来,不少社员获得全国科幻作文一等奖,40 余篇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佳绩频频,体量不断增大,现有核心社员 20 余人,普通社员 80 余人。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甚至在整个南京市中学里,星航科幻社都属于体量极大的社团。


看点三:科幻带我去向何处


当编剧、老师、艺术家、科普作家等遇见科幻,他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抵达了怎样的未来?跟随他们进入奇妙的成长时空隧道,你会发现,科幻能提供许多关于人生的解法,而拥抱科幻也并不仅仅是与科幻作家们有关。


科幻就像一条溪流,在我生命的长河中静静流淌。它对我而言,是突破想象极限的奇思妙想,是异彩纷呈的视觉奇观,而它最大的价值,则在于它与万事万物的隐秘联系和对未来的思辨。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文明、人与人工智能、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是无数科幻电影都在反复讨论的主题。

去年夏天,我参与了一档综艺节目的编剧工作。在这档节目中,需要构思一个带有科幻元素的“世界观”。于是,在将主要人物设定为“元宇宙”中的数字人之后,我借鉴以往看过的科幻电影,着手对这个虚构世界进行搭建和填充。我不断对自己提出问题,比如:这个世界是怎么产生的,它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是否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个世界的数字居民有没有情感?……

——张牧笛(编剧,作家)


科幻作品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少年的心中,等待着我们成年之后生根发芽,乃至长成参天大树。如今,我的研究方向是探讨赛博格的人文性问题,这与我中学时代印象深刻的两部科幻作品有关:一部是荒川弘的漫画《钢之炼金术师》,另一部是大友克洋的动画电影《阿基拉》......

这两部作品虽然都是虚构的科幻故事,但恰恰反映了高科技所带来的两面性。它们引领着我去关注赛博格,关注正在不断变成现实的人类未来。我也希望借由自己的努力,发现某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探寻那条与科技携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

——李国栋(西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我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了解全世界最新的科研进展。这不仅是一个科普作家寻找写作思路的日常,更是一种自认为在窥探未来的小爱好。在我看来,科学家摆弄的东西,就是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分界线。

科幻作品常常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世界的可能性与潜在的风险。科幻的魅力在于它基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它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的光明面,同时也提醒我注意那些潜藏在创新背后的阴影。受此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审慎构思融入了我的科学写作观......

眼下就是 100 年前的未来世界,技术创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带我们去往未来。正如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所说:“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科学早已不只是解释现实的工具,它成了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科学家每次将现实的边界往未来那边狠狠地挪过去一大步的时候,都让我们更加接近昔日梦想家们所描绘的未来。

——姚永嘉(玉米实验室创始人,少儿科普作者)



0

文章评论

提交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