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是我的竞争对象?还是我的朋友?
周婷婷同学:
一边是同舟共济的学习小组,一边是越来越“卷”的竞争对手,我的校园生活时常会被割裂成两种状态。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呢?
本期大咖——席 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奇葩说》辩手
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这是一道注定没有答案的题目,因为二者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并且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的存在呢?是因为有一个限定——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什么面貌?你是如何认知它的?你生活在其中是如何感知的?你对当前生活的理解,构成了你的回答。

橄榄球比赛
但在谈论如何感受我们当下的生活之前,我想先谈谈对合作的理解。我发现大家对竞争的理解比较充分,对合作却理解得不那么准确。有的同学会认为合作让个人能力变弱,这种看法是危险的,因为它假定了一个逻辑,就是团队的存在一定会导致个人能力变弱,甚至只有竞争才会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合作是互补,我语文好,你数学好,我们结伴学习,我的数学变好了,我的语文其实也变好了,因为教学相长,最终我们两个都比原来学得好。试想,如果个人能力变弱是合作的后果,那合作后的团体又怎么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好呢?有人在团队中浑水摸鱼、躺平躺赢,这种情况严格来说是他没有参与到合作中来,就跟竞争中也有人“摆烂”一样。
合作与竞争都可以让人能力更强。有的同学认为合作会泯灭个性,这也许是因为大家觉得合作是集体的事。但还是那句话,合作的本质是互补,而不是整齐划一,反而需要你发挥最擅长的能力,成为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团队合作
至于合作中的分配问题,确实是需要沟通协商的,但竞争很可能是赢家通吃的逻辑,输者也许会丧失一切,分配是量的问题,失败却是质的问题了。
之所以花篇幅来解释这些,是因为如果我们把合作认为是软弱的表现,是躺平的借口,是集体对个人个性和能力的抹杀,那其实留给我们的选择就不存在了。我们需要意识到,因为资源的有限性,竞争是存在的。良性的竞争确实能够促进自我的提升,但个人的提升总有天花板。
现代社会之所以重视合作,就在于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化,我们不能期待一个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不仅不是软弱的表现,还是智慧的表现。或许,面对合作与竞争,最好的态度是成为一个专才而不是通才,这样才能在自己专精的领域不断竞争,打磨核心能力。在进入复杂分工的社会时,以此寻求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进行合作,以实现个人无法企及的目标。
EN
你如何看待“合作还是竞争”
加入群聊或者加小编微信
Jacksonmary_2803
与我们讨论
就有可能获得精美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