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你
故居的花草依然盛开,纪念你永恒的存在。曾经的一切,却再也无法归来。无法归来亦是梦一场。你失意文字中的苦闷,与你多情眼中的泪,化作我心中无法抹灭的伤。
——致达夫
那年的樱花开满海岸,为何,你却依旧寂寞,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伴。
那年的歌声已重新悦耳,为何,你却妻离子散,享受不到一点的温暖。
是否,你自幼孤独,早年的丧父,使得母亲无暇顾及最幼的儿子,既没有父爱,又缺少足够的母爱;就连兄弟姐妹间真挚的情谊也在兄姐的早早离家之后缺失了。整个童年,除了一个比你长十来岁的使婢翠花之外,就几乎难以找到其他的伙伴了。“在我这孤独的童年里,日日和我在一起,有时候也讲些故事给我听,有时候也因我脾气的古怪而和我闹,可是结果终究是非常疼爱我的,却是那一位忠心的使婢翠花。”童年本来是如诗如画般美丽的,一个本应该天真灿烂的孩子却因家庭的原因而落得郁郁寡言,孤独而有怪脾气,童气未脱却又少年老成。你的无奈又有谁懂?
是否,你身在异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的屈辱。在给兄嫂的信中几次提及心中苦闷及欲遁入空门或逃居荒岛,“然弟每欲学鲁滨孙之独居荒岛,不与人世往来,因弟已看破世界,尽为恶魔变相,”“第一学期弟来名古屋,觉为人无趣味可言,每有弃此红尘,逃归山谷,作一野人想。”你这想法不能仅看作是消极避世,倘若你不是一个有识之士,不是一个爱国者,不是一个仰慕光明的思想者,而是如鲁迅笔下的“油光可鉴”的清国留学生,那么就不会因故国的软弱和受到屈辱而愤愤不平,你的不平不是单纯是为自己所受的屈辱,而是为国家的屈辱。你的爱国之心又有谁理解?
是否,你心向光明,社会的一切却让你的梦醒变成泡影。接二连三的就是是中国遭受列强的宰割和内乱的频起,以及军阀的混战,各种政治丑剧闹剧的上演,经济的颓败,人民的困苦。环境的如此险恶怎能使一个有着敏感嗅觉的,“哀民生之多艰”“体国家之兴亡”的热血之人不感到忧伤呢?正如“中国十余年来的内乱,弄得国民生计干枯尽了。中产阶级尚且无以为生,更何况无产者,当然是弄得死无葬地。在这一个军阀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铁蹄下的中国青年,一般手无寸铁,知识发达追求光明,如饥似渴的青年,那一个能不和我一样的飘泊,那一个免得了这一种不羁穷苦的生活?你别无选择的革命又有谁会了解?
“摩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你的忧郁并不是一种颓废,而是一种独特的美。懂你!
富阳中学 高一(4) 倪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