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五说——
10年的高考前夕,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周游列国的夫子,其名曰红五,系浙大教授。他当时说的一段话对当时高三的我,震撼很大。
周红五说:
每个人都要走完自己一生应该走的一条路。可人在走自己的路的时候,每个阶段,很少知道自己在走着一条什么样的路,因而就有了“命”的说法。很多时候,很多人说“要认命”,而哲人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然而,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人生之路一般是如何走的?
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碰撞一刹那,所有的遗传就已形成,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身体和灵魂中。十月怀胎,母亲的心情、身体、智力影响着胎儿,很多个性形成的潜因素也就此形成,基本无法再改。
0岁到三岁,在完成吃喝拉撒睡的过程中,个性的各个方面都已基本形成,所以有“三岁看到老”一说。而作为孩子的“我”,却处于浑然不知道状态。
三岁到七岁,童年生活中的所有起伏,家庭人际交往中的所有事件,都在或强化着或弱化着作为儿童的“我”的个性发展。
七岁到十二岁,开始进入了准社会,开始了与家庭成员之外的成年人的正式交往,主要交往的对象是学校的教师,玩伴们的家长。这个时期,教师对作为孩子的“我”影响非常大,它可以左右着人在今后路上的绝大多数行为表现。
十二岁左右到十七、八岁,可爱的然而又是使人可恼的青春期,心理学家称为“狂飙期”,所有的情绪和行为都在性激素分泌的不同水平上跳跃着、动荡着。既对外在世界充满着渴望、探索,又对内在世界进行着反思、批判。这时候,“我”与异性交往的行为模式将影响着今后的情感生活和婚姻生活。人的个性的张扬或压抑,都将更深地左右和强化着“我”的今后的人生幸福感。
十八、九岁到二十二、三岁,是作为人的“我”逐步开始成熟、开始了解自己和世界内在规律的时候,当然只是从“道理上”去了解。大学生涯对人的影响就在这里。
二十二、三岁到三十一、二岁,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寻找自己立足之地,开始从实质上认识这个世界,也开始从实质上认识自己。然后,开始认真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开始思考建立自己的“家”。如古人所说,“三十而立”吧。
三十一、二岁到四十一、二岁,开始在注意自己的事业发展同时,花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生儿育女,开始养育自己的下一代。开始重新认识“我”自己。
从四十五岁左右开始,在艰难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如何为自己的父母养老和送终,将时不时提到“我”的日常生活议事日程。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
从五十五岁左右开始,“我”将不得不考虑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和道路。再一次重新认识自己,更实际地认识自己的“命”。
从六十五岁开始,“我”将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晚年生活,考虑如何走好在这个世界上最后要走的那一段路。
心理学是一门很深奥,同样也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问。我们是否能够正确清晰地认清我们自身,对于我们的将来十分重要。心的成长才是一个人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