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化学易错题整理(2)

作者:沈行之 发布时间:2012-02-19 19:48:48

例6、将1%的氨水与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氨水的浓度__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误答原因:错解:氨水浓度(%)=(Vd11%+Vd29%)÷(Vd1+Vd2)×100%=(d11%+d29%)÷2
∵d1<d2 ∴大于5%。
不考虑密度的差别,或者认为浓度大的密度大,分别得出等于5%或大于5%的错误结论。
正确分析: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时,1%的氨水的质量大,而溶液质量大的所含溶质的质量少,因此,正确答案应小于5%。
 设1%的密度为1%ρ1V+9%ρ2V=x%(Vρ1+Vρ2)
ρ1(1%-x%)=ρ2(x%-9%)
∵ ρ1>ρ2(氨水浓度小的密度大), 1%-x%<0,1%-x%<0
∴1%-x%>x%-9%
(1%+9%)>2x%
5%>x%即x%<5%
启示: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符合以下规律:
 浓度大的密度大,混合后的浓度大于两溶液浓度和的1/2;浓度的的密度小,混合后的浓度小于两溶液和的1/2。
 密度不随浓度改变的,则混合后的浓度等于两溶液浓度的1/2。
注意:氨水、酒精等浓度大的密度小。
 
例7、8.7g的MnO2与含14.6gHCl的浓盐酸共热可生成Cl2的质量为:
A、等于14.2g
B、等于7.1g
C、7.1g----14.2g之间
D、小于7.1g
误答原因:错选A、C原因是算式列错或计算错误。
 错选B。认为8.7gMnO2恰好与14.6gHCl反应,生成7.1gCl2,没有考虑到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稀盐酸难与MnO2反应。
正确分析:稀盐酸难跟MnO2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会变为稀盐酸,使反应停止。再加上盐酸还要挥发等,14.6gHCl不可能完全反应。因而制得的Cl2小于7.1g.
举一反三:铜与浓硫酸、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酸逐渐变稀,反应也会停止或产物发生变化。


例8、(1)下列物质跟水反应时,水为还原剂的是
A.F2 B.Na C.Na2O2 D.CaO
分析:A在F2与水的反应:2F2+2H2O=4HF+O2中,氟元素从0价降到-1价,F2是氧化剂,H2O中的氧元素,从-2价升高到O2中的0价,水是还原剂。
 B在Na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中,H2O中的氢元素,从+1价降低到H2中的0价,水是氧化剂。
 C在Na2O2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CaO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2)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误答原因:对Na2O2、Fe(OH)2及Fe(OH)3的一些特殊性质掌握不住,从而导致错选。
正确分析: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FeCl2+2NaOH=Fe(OH)2↓(白色)+2NaCL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Fe(OH)2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答案:B、C
(3)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F2(g)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某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 B、HF C、OF2 D、O2
误答原因:本题极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错选D:2F2+4NaOH=4NaF+2H2O+O2,但是此时n(F2):n(NaOH)=2:4=1:2,不符合题意。
正确分析:根据题给条件,依据质量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2+2NaOH=2NaF+H2O+OF2
由此确定另一种气体为OF2
答案:C


例9、有一未知浓度的盐酸25ml,在加入0.5mol/LAgNO3溶液25ml后还有剩余盐酸,再改加NaOH溶液,结果用去1.0mol/LNaOH溶液25ml,恰好完全中和。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误答:HCl先与AgNO3反应,后与NaOH反应,相互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1:1,则HCl的物质的量等于AgNO3和NaOH物质的量之和。设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
0.025C=0.5mol/L×0.025L+1.0mol/L×0.025L
C=1.5mol/L
误答原因:未考虑HCl同AgNO3反应未消耗H+
正确分析: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CL-+Ag+=AgCl↓,(2)H++OH-=H2O
可以看出:
Ag NO3同HCl反应并未消耗盐酸中的H+,盐酸中的H+全部与NaOH溶液中OH-中和。所以计算盐酸的浓度根本不需考虑AgNO3的多少(在AgNO3不过量的前提下),AgNO3只是一个干扰因素。应直接根据消耗NaOH的量来计算盐酸浓度。
HCl同NaOH恰好完全中和时,n(HCl)=n(NaOH),又知V(HCl)=V(NaOH)则C(HCl)=C(NaOH)=1.0mol/l。

 
例10、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约为(m+n):12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可能是R原子的同位素。
误答原因:(1)漏答(A)项或错答(B)项。原因是混淆了原子的质量数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2)漏答(D)。同位素的概念不清。
答案:A、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