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读吴心成校园讽刺小说《刺》札记
义教园地的仙人球
——浅议吴心成校园讽刺小说《刺》
在读高二的文学社社员吴心成创作于高一时期的长篇讽刺小说《刺》,是在新春的阳光之下看完的。看完这篇小说,再看看窗外的几盆仙人球,想法更多。
我家的这几盆仙人球,是妻子在寒冬来临时,从北窗口搬到朝阳的窗口的。据科学分析说,仙人球的生命力特别强,为了适应沙漠的缺水气候,叶子演化成短短的小刺,以减少水份蒸发,亦能作阻止动物吞食的武器;茎演化为肥厚含水的形状;同时,它长出覆盖范围非常之大的根,用作下大雨时吸收最多的雨水,据有关统计资料说,目前仙人球科的植物将近2000种。而在我看来,这仙人球很像吴心成小说《刺》中那一批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倔强成长的中小学生。
这部小说,在作者写了前几章拿给我看时,我就予以肯定。作者运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目前所谓的名牌小学与名牌初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情况作为素材,突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应试训练”这一“主旋律”的讽刺,让读者透过“素质教育”表象,看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里真实的情况。
小说《刺》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串串细节,几乎每天都在校园内演绎。我相信,小说中主人公陈煜的经历与遭遇,很多是作者经历过的,或者是作者根据耳闻目睹的事实概括出来的。比如,小说中写到陈煜报考名牌初中时,老师帮助弄虚作假填写各类奖状;进入所谓的名牌初中后,陈煜与小学时一度的同桌、老班长王雨田的通信;陈煜与班主
小说中的人物群像也刻画得比较成功。主人公陈煜,聪明而又贪玩。父母给予厚望,在小镇的名牌小学附近租了房子住读,但陈煜很长一段时间受小镇派出所长子弟李超伦的影响,屡屡出入游戏场,附和小镇上由李超伦组建起来的近于黑社会势力的帮派,因而荒废学业。在六年级时,陈煜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管教下,才疏远李超伦,归心于学习上来,并要求做模范生、班长王雨田同桌,像王雨田那样发奋努力。后来的成绩突飞猛进,再加上他的秉赋,终于获得了名牌初中的录取通知书。陈煜小学里的
但作者将这种“同化”写得如同仙人球叶子的退化,那是为了在艰难的环境里生存。陈煜那帮学生也是如此,为了生存,也为了发展,为了考到名牌高中,将来考到名牌大学,到初三的年段,他们的思想不得不一个个收紧,全力读背教科书,争取考试好分数。
揭示和讽刺的基调,决定了小说语言形式的幽默诙谐。除个别地方,联系社会实际太过宽泛,显得力不从心,不时出现一些议论,值得改进外,小说刻画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生活,还是比较成功的。小说对主人公陈煜的很多心理描写,也十分贴切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