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综合版】夏烈:文学世界里的自由穿梭者(范德清2009年采写)

作者:范德清 发布时间:2012-01-20 14:33:42

对于“夏烈”这个名字,你也许会感到陌生,但是他公司旗下,肯定有你所熟悉的名字:南派三叔、沧月、曹三公子、流潋紫……20089月,夏烈把这些杭州本土新生代网络作家集结起来,打造了全国首本类型文学期刊《流行阅》。2009年初,夏烈加盟中国首家以“文学”冠名的有限公司——盛大文学,任盛大文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在他的策划下,规模空前的“首届全球华语原创文学大展”3月底于北大百年讲堂正式启动,“一字千金征集手机小说”“1000万元奖励作家,8000万元包装作品”“打造金牌作家经纪人”,这些前所未闻的举措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也把夏烈吸引到了我们眼前。

 

           文学世界的“穿梭者”

           

记者(下称记):要把你的身份交代清楚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有人说你的头衔单靠一张名片无论如何都印不完,不如先请你说说目前的工作情况好吗?

夏烈(下称夏):我其实就是一个“文学青年”,我的工作都和文学有关。首先,现当代文学评论是我的专业,我是浙江文学院特约研究员,浙江省作协“文学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看作品、写评论,是我的日常工作;其次,我是一个文学组织工作者,担任杭州作协秘书长等职;另外,我还是一个文学创业者,我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流行阅》是公司的一大产品。今年我担任盛大文学研究所执行所长一职,倒是很好地把我的文学“研究者”“组织者”“创业者”三个不同层面的身份融合在了一起。

 

记:过去你也做过很多和文学有关的事情?

夏:是的,读完浙大的研究生后,我先到大专院校当过一年文学课老师,又到浙江文艺出版社当了五年编辑,之后调去《西湖》杂志社担任社长助理。2006年我正式“下海”,把工作的重心从传统文学转向了网络文学。

 

记:你才33岁,就在文学世界里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还有了这么多头衔,为此感到过自豪吗?

夏:在我看来,所谓的头衔只能证明我曾在文学世界的这些领域里探索过,让我能够在文学世界里自由穿梭。除此之外,头衔没有任何意义。每个人要找到最契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容易,我做了这么多事,就是在寻找这样一个契合点。

 

记:你发起了全国首个“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而你主编的《流行阅》又号称国内首本类型文学期刊,到底什么是类型文学呢?

夏:类型文学是一个文学界的术语,人们一般喜欢把它叫做“网络文学”,它指以主题和题材为分类标准,具有一定模式化倾向的文本。比如武侠小说就是类型文学的一种,武侠小说有它自己的模式,比如有侠客就会有江湖,有门派,有门派间的斗争。从过去的武侠、言情、科幻、军事等,到现在的盗墓、修真、耽美、同人等,类型文学在不断发展壮大,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注意。可以说,这是一种时代的潮流。

 

记:在你眼里,类型文学和传统文学有没有很大的区别?

夏:我从来不觉得文学只是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下里巴人的选择也同样是文学。名垂青史的“四大名著”,不就是当时的类型文学吗?《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三国》是历史小说,《水浒传》是侠义小说,《红楼梦》是才子佳人小说。事实上,四大名著诞生之后,也产生过质量不一、堪称海量的模仿跟风之作,这种情形与今天何其相似。目前广为流传的类型小说中,未必没有可以流传后世的文学作品。能在这个传统文学研究者很少涉足的全新领域里有所作为,是我的荣幸。

 

记:你在盛大文学研究所的工作就属于这种性质?

夏:是的,盛大是一个网络起家的公司,陈天桥决定每年在“盛大文学”投入近一个亿的资金,就是把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看作了下一个“金矿”。网络文学兴起不到10年,我主持的盛大文学研究所主要是对这个文学新宠进行研究、推广和指导,告诉读者如何在海量的网络作品中找到那些值得欣赏的,提醒作者如何从语言、结构、人性探索等方面去提升写作水平……总之,我所做的就是打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文学批评之间的隔膜与偏见,使之形成一条集出版、影视、戏剧、动漫及相关衍生品的巨大文化产业链。

 

记:目前研究所都有哪些工作在进行?

夏:3月底正式启动的“首届全球华语原创文学大展”是研究所今年最大的活动,我们将对11个类型的参展作品进行重奖,优胜者将获得总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版权交易金和全套包装推广计划。同时,我们将参照国外作家经纪人制度推出首批“十大金牌作家经纪人”,并对“中国作家全版权运营机制”进行探索:将小说的电子版权、无线发布权、传统文学版权及动漫影视改编权等统一运营包装,以充分挖掘文化的创意产能。这些工作在国内还没人做过,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

 

         人生路上的“追梦者”

记:你的个性是不是有比较喜欢挑战的一面?

夏(笑):我其实是一个很安分的人,是文学的梦想让我走到了今天。每个人都应该追寻自己的梦想,也许别人觉得我“另类”,但我自己觉得很正常。很多人和我一样,为文学梦想放弃了很多,比如说我的好朋友曹三公子,他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少年大学生,却主动放弃了待遇优厚、前途光明的设计工作,做了一个自由撰稿人。

 

记:为了梦想,人不应该计较一时的得失、社会的评价?

夏:每个人都应该为了梦想而生活,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就是他的天赋所在。能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哪怕暂时你遇到些挫折,但只要不放弃,你最终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相反,如果你没有主见,盲目听从别人的安排,哪怕你找到了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也未必会有大成就,更不一定会感到幸福。

 

记:既然你说自己是一个安分的人,那又为什么要放弃安稳而体面的工作,让一切都从零开始呢,当时就没有一点犹豫吗?

夏(笑):我当然犹豫过,不然也不会等到2006年才“下海”了。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读一个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文学月刊的“社长助理”自然是份好工作,我如果不辞职,现在位子和房子应该都有了。但最后还是爱自由的天性占了上风,有体制自然就有规矩,不可能让一个年轻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喜欢的事。我问自己,即使你当上了社长,你会感到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辞职了。

 

记:网络文学相比传统文学,到底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让你来了个“华丽的转身”?

夏:相比已经有了定论的传统文学研究,我对网络上那些无拘无束的新鲜文学更感兴趣,它们更有青春活力,更有时代特色。经典文学是放在那里供人膜拜的,你可以爱它,但它其实并不真正属于你;而要在网络文学的海洋中找到当下的“经典”,特别是要对它进行推广、投资的时候,会有一定风险,哪怕一次失误都可能让人名誉扫地、血本无归,但这样才真正好玩。

 

记:你在人生道路上遇到过很多打击吧?听说你是通过自考才拿到本科文凭的?

夏:是的,我是“野路子”出身,所以才有一点“野”性。和不少文科学生一样,我的理科成绩很糟,结果高考没考上。那时是1993年,大学生还比较稀缺,普高的学生考不上大学很普遍,所以我也没有特别灰心,找到工作就开始读“社会大学”了。工作之余,我放不下自己的文学梦,于是报名参加了“外国文学”等几门功课的自考,结果来了“开门红”,成绩在浙江省内排名都算靠前的,从此才对自己有了信心。

我在读自考夜校的时候,认识了不少高校教师和文学界前辈,他们鼓励并辅导我考上了研究生。如果那时自己没有一份坚持,周围没有一份关爱,我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记:所以在你看来,每个人都应该用智慧和汗水来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夏:是的,我认识的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都是勇于接受挑战的人。如果你只会顺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如果你考虑的只是大学是否有名,专业是否有用,那你只会丧失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而这恰恰是能真正改变你的未来的法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