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奶茶的最高赞美,是“不甜”!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续命”“奶茶自由”......互联网关于奶茶的梗总是层出不穷。
不论是自习、加班还是逛街,奶茶已经成为年轻人居家旅行必备的时尚单品。随时随地一杯奶茶,好像马上就能满血复活。
但最近几年,很多人点奶茶时已经不会潇洒下单,大家都更纠结了——
全糖太罪恶了,要不还是三分糖吧;晚上喝奶茶会失眠,还是喝鲜榨果汁吧;这一杯奶茶喝下去,明天会不会长痘......
不甜,已经成为了对奶茶的最高评价。
面对消费者的左右为难,商家也在努力让奶茶更加健康。
那么,一杯健康奶茶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不加糖的奶茶,才是年轻人的心头好
喝奶茶固然很爽,但是当下大家也意识到了这种饮料带来的健康问题。很多人下单时已经放弃了全糖,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后给糖分打个折扣,选择少糖甚至无糖。
糖作为奶茶的重要调味剂,几乎是不能缺席的,一杯不甜的奶茶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很多商家开始提供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等0卡的代糖供选择。
其实除了糖分,围绕奶茶各方面健康问题的讨论从未熄火。
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曾对市场上的27家的奶茶品牌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多数奶茶产品的含糖量、蛋白质、反式脂肪酸、脂肪含量等指标都不符合标准。2021年,央广网的检测也暴露了奶茶存在的健康问题。
比如一些宣称无糖的奶茶,每100毫升的含糖量平均为2.4克,几乎是《预包装食品营标签通则》对“无糖”规定的5倍;
个别奶茶产品明明声称“选用优质牛奶”,蛋白质含量却不达标;
一杯看起来很清新的奶茶,却可能是“热量炸弹”。
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我们应该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否则喝奶茶一时爽,换来的可能是体重飙升,或造成高血糖、糖尿病等。
同时,测评和这份《指南》也打破了一些人将奶茶当作牛奶补充蛋白质的幻想。有些奶茶使用的奶精、植脂末等原料不仅不能代替牛奶,其中超标的反式脂肪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知的进步和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喝一杯健康的奶茶已经成为共识和趋势。
《2021新式茶饮趋势分析报告》显示,选择低糖或代糖奶茶的消费者有明显增长,如选择七分糖和三分糖的用户数同比增长均在200%以上,选择不另外加糖的用户数同比增长近170%。
《中国消费者报》发布的《2022现制奶茶奶原料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同样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70%以上的消费者希望奶茶中使用的牛奶是高品质、有营养的,且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十分排斥奶茶中植脂末的添加。
所以,与其说“低糖”成为了一股潮流,不如说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诉求,才是奶茶界真正的风向标。
向健康看齐,是饮品大势
其实不仅是现制茶饮,放眼整个饮料市场,品牌们几乎联手掀起了一场向健康看齐的运动。
以发展迅猛的无糖饮料为例,中国无糖饮料在2021年的市场规模为199亿,预计到2026年较2021年将增长约1.4倍。
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于健康饮品的强烈需求和追求。同时,“健康”也成为品牌抓住消费者的新机遇。
比如燕麦奶一开始是属于素食主义者、乳糖不耐受等群体用于替代牛奶的小众饮品,在欧美国家较为普及。
相反,中国消费者虽然常喝豆浆、豆奶、椰奶等植物饮品,但对燕麦奶的认知却几乎是空白,以至于这类产品刚进入中国时,在货架上遭遇了无人问津的尴尬。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燕麦奶认知的成熟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这种能够帮助减脂、控糖的植物奶逐渐突破小众圈层成为大众时尚,现在几乎是咖啡店的标配。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燕麦奶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超过140%,未来4年中,燕麦奶的市场规模还将不断扩张。
(来自网易浪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