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发最高级别高温红色预警!
8月13日白天,陕西中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河南、湖北、山东南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北部和东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东部、内蒙古西部等地有35~39℃高温天气,其中,陕西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和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部和东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42℃,局地可超过42℃。
不少上海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7月电费。由于天气炎热,家中长期开着空调,不少人电费超出预期,少的一两千,多的有五六千,“收到电费的时候都震惊了”。
中央气象台发布了现行预警系统实行以来,第一个国家级高温红色预警。
各地高温红色预警并不少见,但国家级高温红色预警并未在先前使用,以至于并未找到成文规定。 根据国家级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的标准是过去48小时四个及以上省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最高气温达40℃及以上,且预计上述地区未来仍将持续。
从上文可以看出,国家级高温预警,是以全国总体的高温覆盖面积、极端程度等而定。对于受影响的具体区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未来几日并不会明显更热,但依然会维持极端高温;但淮河以北的中原、关中等地会加入高温行列,高温范围将有进一步扩张。
就较长期展望看,关中、中原等地属于高温北部边缘的拉锯地带,未来一周在高温和较清凉的阴雨间交替;但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仍将是核心区,当地高温将至少持续到下旬初。
今年的极端高温事件,最直接与春夏季反常发展的拉尼娜事件导致的显著偏强副热带高压,以及中高纬度西风带槽脊异常和活跃的大陆高压相关。
但在更深远的背景因素上,人类活动主导的气候变化成为了笼罩在这个时代的魅影。
气候变化不仅体现在平均温度的上升,更体现在极端事件频率和强度的显著上升。这通常被认为是与北极海冰的显著消融有关—海冰消融后,偏暗的海表吸收更多热量,使得北极地区增暖远较极地外严重(图6左侧),并缩小了极地和外界的温差。这导致了奔腾在高空的中高纬度西风洪流显著减弱;而急流如同一道天河,隔开了极地的极寒气团和热带氤氲的暖气团。当急流减弱,南来北往的冷暖空气将更加活跃,导致冷暖极端事件都有增强,而暖事件随着平均温度升高更加剧烈(图6右侧)。不仅是我国,今年欧洲、北美等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都经历了极端高温热浪事件。
一个更炎热的夏季,是直接的短期风云变幻,更是气候变化魅影的落笔。当寰宇的风将每一片孤岛连接成天涯时,没有置身事外的桃源,只有同舟共渡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