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沙龙08期】卞之琳的《断章》是爱情诗呢,还是哲理诗?
【作品介绍】
《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在技巧和形式方面,诗人融会了传统的意境和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现代诗风。
注:以上资料转自百度
【作者介绍】
卞[biàn]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注:以上资料转自百度百科
【原文】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的读书感受】
对于《断章》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我个人认为现当代文学史上写短诗写得特别好的一个是卞之琳,一个是顾城。许多年来,一直有人不断去多角度思考顾城那句“黑夜给了我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也思考顾城那句"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卞之琳这首断章也是如此,短短几个意象的堆叠,我们便能进入到意境之中,从中理解出很多情绪。恋爱的人,从中读出了爱情中的若即若离。失意的人,从中读出了理想的不可即。奋斗中的人又从中读出了一丝丝前进的希望。
我个人倒喜欢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重读这首《断章》,所以它在我的理解层面上更像是一首哲理诗,我能从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并且这种感受的挖掘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我个人的文学史观是更倾向于读者为中心的。不知道你们怎么样看待这首诗歌呢?
欢迎一起来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