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史上最“硬核”论文参考文献,你知道吗?

作者:摘星 发布时间:2021-04-17 21:55:42

602.png

近日,一篇题为《论文敢标注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看到作者,网友:失敬了……》的网文火了。

“参考文献”的第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被网友称为“霸气十足”,这篇论文就来自于一代力学宗师钱伟长院士的论文《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

按照部分网友的说法,钱伟长院士的这篇参考文献不仅“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让后辈学人惊讶,其实通篇都有着“宗师风范”。钱伟长写道:“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文中有关小挠度的理论在一般的材料力学书中都能见到,有关非线性大挠度梁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及其近似解法,亦是首次在本文中提出。本人未见过宁波甬江大桥的设计,但曾到现场参观过,只是未曾听见有关技术人员具体解说过,有些江宽、高差和两端接不上的数据,只是目测估计的,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谅解。”


但其实他的做法并不是说参考文献不重要,反而是更加注重文献的阅读和选择。

钱伟长认为,关键在于掌握浏览文献的基本方法。针对科研论文的文本结构,钱伟长总结出一种“要点快读法”。哪些可以称得上要点?他认为一篇论文有三个东西一定要读:一个是摘要,一个是引言,一个是结论,剩下的可以不看。之所以提倡这样一种浏览文献的方法,他归因于“摘要是讲这个问题的主要脉络——过去这个问题研究得怎么样了,现在作者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新的结果。看完摘要,这篇论文有多大的分量就基本清楚了。比如有的是用旧理论、旧方法、旧工具处理了一个旧问题,取得了一个很小的成果,这篇文章就不必看了。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新思想,或者有新方法,或者使用了新工具,或者处理了新问题,那么这篇文章应该往下看——再看引言和结论。引言会告诉我们该问题的来龙去脉,看完引言,对于这个问题大体上就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了。最后再看一看结论就行了。结论会告诉我们作者达到了什么目的,还遗留下什么问题”。


对于文献阅读,钱伟长也分享了自己的研读技巧:“一是要有宏观视野,科研论文都是第一线的问题,有的部分看不懂,因为过去没有了解过这一方面的东西,那么跳过去。大的东西理解了,小的东西自然会解决,不要一字一句都去抠,要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一是要善于学习,化为己有。读文章要记笔记,要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我们不懂的,产生疑问的东西。当我们看到其他文章又谈这个问题,就可以检验我们关于这个的想法是否正确。错了,想想为什么,懂了,就把这一条划掉。本子上划掉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懂得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通过这种学习,我们才能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前进。”
可见,虽然写下了“最霸气”“最硬核”的参考文献,不过钱伟长其实对于文献使用极为重视,能够写下“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也源自于其深厚的学术积累。


听完这个故事,是否对钱伟长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