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黑眼圈不是迷人的卧蚕

作者:so酷 发布时间:2020-04-27 14:33:14

转载自:博物


在网上冲浪的朋友之间流行这么一句话:“有黑眼圈的互删”,虽然只是句玩笑话,但一心想为大家科普的我表情严肃——我发现好多人都分不清真正的黑眼圈、眼袋和卧蚕,看啥都说那是黑眼圈。


来,今天带你科学理性地认识一下这三个家伙。


黑眼圈是肿,眼袋是更肿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眼睛的“肿”和眼球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它外面的皮肤肿了。这个“肿”虽然不是外伤造成,但肿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所说的“肿”,通常都是因为皮下毛细血管、小静脉发生堵塞或破裂,血液、体液渗透到皮下组织后,把那里给撑鼓了,这导致皮肤表皮变薄,甚至能看到阻塞的血管和淤血,像一般挫伤、崴伤造成的肿胀都是如此。


眼睛肿呢,也是同理,只不过它的肿分为两种形态,也就是今天的主角,黑眼圈和眼袋。


image.png  image.png


“黑眼圈”和“眼袋”,其实都是流传民间的通俗叫法。


黑眼圈说白了就是下眼睑浮肿,而且有一块乌青,所以也被戏谑为“熊猫眼”。眼袋呢,则是下眼睑浮肿得更加厉害,肿成一“坨”,好像里面被塞了东西,因此还被叫作“肿眼泡”。


image.png

疲惫使人拥有黑眼圈

眼球需要灵活转动,所以包裹它皮肤的表皮层很薄,薄到甚至接近透明,这让皮下组织中的静脉有时候肉眼都能看到。


而其中,有一条比较粗大的静脉:“眼静脉”,正好位于下眼睑中。


image.png


与动脉血相比,静脉血颜色偏深,是暗红色的,本来就更容易透过皮肤显现出来。


当眼球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比如用眼过度、或者睡眠不足时,就需要动脉血输送来大量的养分,而带走废料的静脉血量也会陡增。


如此一来,颜色变深了的眼静脉透过表皮层,就把下眼睑的皮肤衬成了乌青色,形成了黑眼圈。


正常情况下

眼静脉血量不多

眼皮不太能透出它的颜色

image.png


用眼过度后

静脉血量暴增,“染”黑了下眼睑皮肤

熊猫眼就出现了


image.png

眼袋,有真有假

眼袋,其实就是下眼睑变得肿大了而已。只不过,这个“肿”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也叫“假眼袋”和“真眼袋”。


假眼袋其实是下眼睑皮肤短时水肿造成的


比如,你睡眠时间过长的话,醒来后去照照镜子就会发现自己长出了眼袋——这是因为人睡眠时血液循环较差,眼睛周围容易造成血液淤积,血液中的蛋白质就会从血管中渗透出来,漏到皮下组织,时间一长,就把那里给撑肿了......

又比如“泪奔”的时候,眼角的泪腺会引来大量泪水,而要把这些泪水分泌出去可不太容易,那是需要很大渗透压的。于是,滞留的泪水就把皮肤给憋肿了。


好在这两种假眼袋,都会随着代谢正常和哭泣的停止而很快消肿。


真眼袋就不一样了,它不会消失,还会愈演愈烈。


在眼眶内,眼球四周都有脂肪衬垫,在人跳跃或被撞击时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而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部分组织都会老化,眼皮也会逐渐变得萎缩松弛,失去弹性,使得原来被包裹得很紧的“眶内脂肪”鼓了出来。再加上天长日久的重力作用,就变成了一块多余的“肉”。

image.png


注意,这是迷人的卧蚕!


也许有人要问了,“真眼袋”这东西一般都是上了岁数的人才有,但为什么身边很多年轻人也有呢?


其实,如果你仔细看看,或者亲自伸手摸摸,就会发现,那并不是眼袋,甚至连假眼袋都算不上——因为眼袋里主要是脂肪,而那个像眼袋的东西则是肌肉。


image.png


这个组织,是由于眼部肌肉局部肥厚而形成的,位置紧挨下睫毛,形状像只肉乎乎的蚕,所以俗称“卧蚕”。


通常眼睛大的人才有卧蚕,而且在笑起来眯眼时最明显。而眼袋则堆积在下眼睑中部,呈倒三角形。


别看卧蚕长得类似眼袋,但由于它属于肌肉组织,富有弹性且紧致,不像眼袋松松垮垮,所以看起来不会让人显得憔悴,反而更迷人。



所以

你现在能分清

自己长的是黑眼圈?眼袋?

还是卧蚕了嘛?

image.pn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