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融梗」与「抄袭」?
什么是融梗呢?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它与抄袭、洗稿做一个对比。“抄袭”不难理解,更多是大篇幅原样复制粘贴。“洗稿”在公众号时代也很常见,多是指涉从每篇文章中抄一段或几段,集结成新的文章。
融梗抄的不是文字,而是小说中的“梗”,即小说的创意、设定、桥段。比如《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被质疑,小说中人物的“共生”关系来源于《白夜行》,小说的起承转合又与《嫌疑人X的献身》相近,整个故事的氛围也有东野圭吾风格的痕迹。
我们知道,一部小说的独创性,可能恰恰就体现在它的脑洞大开的梗上面。如果另外一个作者不费力气直接攫取,从最基本的情理上看,的确是难以接受。
可多数人忽略了另外一面,那就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莎士比亚之后,故事基本被写绝了。就像小说家毛姆说的,“要求小说家创造出完全新型的人物,是强人所难,小说家使用的材料是人性,虽然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人性千变万化,但也不是无限的,人们创作小说、故事、戏剧、史诗已有几千年历史,一个小说家能够创造出一种新型人物的机会,可说微乎其微。”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阅读到的绝大多数小说中的梗,可能都在前人的故事里出现过了。比如时下多少爱情故事,用的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梗,多少复仇王子,有着哈姆雷特式的踟蹰与忧郁。
有一些梗是可以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的。后人的“融梗”,不是重复或抄袭,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再创造。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独特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却千姿百态。
但在某些情境下,融梗依旧会为人所不耻。比如同主题、同类型、同风格的写作,差别仅在于用自己的文字写了一个“新”故事。如果作者声明是模仿或致敬,或许还可以被谅解,如果堂而皇之当做自己的原创,这样的融梗与“创造”无关,而近乎一种窃取。
那么《少年的你》究竟融梗了没有?我们无法下定论。要知道,无论抄袭还是融梗认定,都是非常专业的事情。何况,融梗至今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你认为小说原著,是「融梗」还是「抄袭」呢?怎么去看待「融梗」这个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