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永久关闭不实 游客区下撤2公里
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消息,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珠峰保护区”)将继续有条件开放,依法合规的登山活动仍可进行,网传“珠峰景区永久关闭”消息不实。
珠峰保护区涉及西藏日喀则市定日、聂拉木、吉隆和定结四县,总面积3.38万平方公里,位于中国境内及中尼边界上的五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均在区内。
每年4至10月,距珠峰最近的乡——定日县扎西宗乡群众会在珠峰脚下搭建可供住宿的黑帐篷,建立游客大本营,提供食宿服务,获得收入。
近日,声称“珠峰景区被永久关闭”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称定日县珠峰管理分局2018年12月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保护区绒布寺以上区域。
对此,珠峰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格桑表示,确实发布了此公告。从2019年起,游客大本营将后撤至绒布寺一带。
“因为绒布寺以上区域为珠峰保护区核心区。”格桑介绍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条例》中表述: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2018年,珠峰保护区功能分区重新调整并获国务院批准。调整后,属实验区的绒布寺一带依据《条例》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新的游客大本营区域仍可清晰看到山体和顶峰,不会影响观赏珠峰。”格桑说。
▲珠峰大本营
事实上,禁止游客进入珠峰大本营,也是为了减少珠峰垃圾清运的难度。多年来,大批登山者前来挑战极限,以至于山上遗留了大量人体排泄物及睡袋、氧气瓶等各种非生物降解的登山设备。
珠峰的传统登山路线主要分为南坡和北坡,分别由尼泊尔和中国管理,近年来,两国都加强了对珠峰登山的管理。
西藏体育局:下山须携带8公斤垃圾
2018年春季登山季期间,西藏登山管理部门就曾在珠峰大本营及以上区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垃圾清理,收集生活垃圾、登山垃圾、排泄物等共8吨。
今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联合成立的中国登山队(西藏),将继续展开大规模珠峰环保清理工作。同时,西藏将把参与登山活动的总人数控制在300人左右,并首次对海拔8000米以上的登山者尸体进行集中处理。《珠峰登山垃圾管理办法》也将酝酿出台。
西藏体育局还要求登山者,在下山的时候都必须携带8公斤的垃圾下来。
西藏体育局局长 尼玛次仁:
体育部门,登山管理部门,出台了必须登山者要携带下来垃圾,也有一定的惩罚制度。同时我们成立了环保大队,有一部分,当地的农牧民是从6500米(到5200米)作为清理,我们高山的从业人员,从6500米以上一直到顶峰进行清理。每个人要带8公斤的垃圾下来。
尼泊尔:未带垃圾下山将没收保证金
不仅是中国,珠峰的垃圾问题也引发了尼泊尔的关注。尼泊尔从2014年开始,向登山队收取4000美元的垃圾保证金,若队内有成员下山时未带回8公斤的垃圾和人类排泄物,这笔保证金将被没收。
■ 现状
去年珠峰5200米以上清理垃圾8.4吨
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格桑称“禁令”发布前,珠峰环保相关部门以海拔5200米为界限,“报道中提到的珠峰垃圾为高海拔登山垃圾。”
西藏登山队副队长阿旺扎西告诉记者,登山队去年参加珠峰垃圾清运工作。“今年我们将主要参与高海拔登山遇难人员的遗体安置。”阿旺扎西称,目前登山队共拥有27名运动员,除了登山,从2003年开始,主要负责参与珠峰垃圾清理工作。
此外,日喀则市定日县对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以下区域内垃圾进行了收集、清运和处置,大本营沿线配备环卫工27人,垃圾箱63个,清运车4辆,投入资金360万元委托第三方公司负责运营,已收集转运垃圾约335吨。
今年1月,西藏自治区对《珠峰登山垃圾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目的就是推动建立登山垃圾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强珠峰登山垃圾管理。
■ 讲述
10年前珠峰大本营很干净
在环保志愿者米克眼里,10年前的珠峰垃圾没有这么多。
2009年8月,雪顿节前后,米克乘坐T264(现在的Z264)列车,去往拉萨。行前,他约了全国各地11个好友在拉萨会合。在拉萨,他们租了三辆越野车,驱车经过定日县后,前往珠峰大本营。
米克说,进入珠峰大本营连人带车都需要购买门票,车是按照轮子数量收取通行费。从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路程大概有3.3公里,路上都挺干净的,没什么垃圾。在珠峰大本营附近,有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石碑周边也比较干净,没有丢弃的杂物。
大本营当时就有很多藏民自己开办的帐篷旅馆,一个帐篷睡满可以容纳20多个人,当时是40块钱一晚。帐篷内取暖和照明,烧的都是羊粪和牛粪,也比较环保。“我在营地周围走一走,发现是比较干净的。有些藏民摆个小摊,卖藏族工艺品之类的,但是看不到什么杂物。营地周边的水源,溪流也比较干净,水质比较好。”米克说。
高海拔区域多是人类排泄物
郭佳明去年作为北大珠峰登山队队员登顶珠峰。
在攀登途中,他见到很多垃圾,他认为珠峰有垃圾的原因是不方便。
“因为在爬山的时候环境比较恶劣,旁边也不会有垃圾桶,要么就把垃圾随身带着,要么就随手一扔。显然第二种方法对很多人来说更方便。”郭佳明说。
他们在登山过程中,做了名为“顺手一袋”的环保行动。“我们在进山前制备了一些印有我们LOGO和这次活动主题的小背包。在爬山的时候会把这个小背包挂在我们的登山包上,我们走到哪里,就会把沿路的垃圾捡起来。我们一路走一路捡,没走多久就能捡满一袋,一共捡了满满几大包。”郭佳明说。
据他介绍,在海拔6500米以下,就是雪线以下,环境比较好,这一带的垃圾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就是一些零食的袋子。但是到了6500米-7000米的高海拔的区域,垃圾多是人类的排泄物。因为那里条件恶劣,很难去把所有人的排泄物都收集起来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