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微光
今天是2019年2月17日。距离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还有3天,距离高考还有476天。阴雨连绵许多天,确实难熬。非常想念太阳。好不容易想要坐下来安静刷份卷子,坐在铺厚毛毯的小板凳上,手捂毛衣上的暖宝宝,脖子缩在高领毛衣里,还是忍不住一直发抖。冬天坚持不在房间开空调,不喜欢非自然的暖气。寒假每天坚持半小时运动,分泌的多巴胺和安慰自己的心理作用帮助下消灭负能量。
十年前的清匆在做什么呢?记忆连碎片都不存留,确乎是失忆时段叭。晚上盖什么材质的棉被?穿几件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毛衣?会不会被寒风冻出鼻涕来?一概不知。假期里爸妈从来不会催着写作业或逼着学才艺,那时候没有资源条件,我也没有什么天赋资质,甚至意识不到当其他孩子忙着学才艺学技能的时候,自己依旧安然独自打发大把大把时间,某种意义上是在退步。以至于现在的我毫无特长,被扔到人海里不会出现一丝波澜,分量微小得溅不起一朵不惹眼的水花。矛盾的是,我庆幸自己拥有杂七杂八琐碎的烦恼,它们都让我觉得真实。充斥着喧闹声色的红绿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平庸碌碌的我。
2018年似乎有两件事很有分量。那时还住在小村落里,那座冬冷夏凉的小房子很简单,小小的类似四合院布局。把一张薄薄的小竹席铺在厅堂绿色瓷砖上,冰冰凉凉而绵软的质感如今再难寻觅。幸好身体是忠实的,大脑、皮肤、神经,记录下最深的情感。从前容易破碎的触感,只要我想,就能立刻出现。
一方方小得可爱的绿色瓷砖不断映出电视屏幕闪跃的色和光,简单的木沙发上刻着精美的五彩鲤鱼被照亮,周围人的眼睛像是在盯着屏幕发光。直到今天,我脑海里拼命翻腾也跳不出有关于林妙可或者奥运会开幕式的一点点印象,这种苦恼总让人觉得神奇。再来,就是下着淹没脚踝的大雨,撑着根本抵抗不住雨点狂砸的小伞,跟着爸爸和隔壁叔叔,准备入学。
小学进得并不容易,额外交了费用六千,因为没有镇上的房产证,户口也不是镇上的。但是如今,弟弟未来上学没有类似烦恼,镇上房屋的房产证已经拥有,而这项不合理政策,早就不知何时取消了。
再者,那年似乎是有日食的。同样作为失忆儿童,只看到记忆里那台电视机的新闻里映出同样昏黑的天空。木桌的小抽屉里那副也许是十几年的圆框墨镜其实至今未失时,现如今时髦流行的衣物饰品,总能从妈妈在换季时整理的几件旧衣物里看到今年的“流行”。那年的日食似乎是百年难遇的,不过我不记得日食过程。作为几乎不掌握科学知识的小孩儿,看“天狗食月”和古时千千万“愚民”的惊愕神情也相差不大叭。
这几年我常常会突然总结出老套而深刻的道理,然而懒惰如我,事后总忘记记录,无数思索的成果被抛却,实在是种损失。
去年,2018年暑假补习数学的老师说了几番话,我才真正意识到,不进则退到底意味着什么。可以松懈,可以懒惰怠慢,那意味着不断放任,不断退步。
十年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事才可以爬出现在这样一条自己的道路,我庆幸对于很多事,不会盲目判断或者跟风,我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数。
高一常常听E网通的心晴F.M.宁可不听课,不做作业,就浪费时间,静静听主播一期又一期不同而相似的节目。但是动力来自外部,更来自内心。当说着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当暑假安静听《花开不败》,说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时,只是在给自己筑一堵更坚固结实的墙,躲避风雨,临阵不脱逃,不想在很多事情面前当逃兵。
初中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锐角,我从不后悔。那些振奋鼓舞,欢乐惊奇,是其他事物不能给予的。只是到了高二真正意识到,有时候时间真的不够用,抽不出时间看看锐角,我学会了适时舍弃时间,安慰自己。锐角,越来越好了。从改版完以后,这个熟悉而陌生的锐角,似乎再也难以探索到底了。真好。也许我以后还会花大把时间,好好摸索从前遗漏的小美好。
夜里十二点五十分,挺困的,虽然习惯了。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行动才是王道呀。
现在的自己挺喜欢鸡汤。
时间一直走,只有路口,没有尽头。
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愿君安好。?
(今年春节前 回到这无言而温柔的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