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日子也不苦 但是就是想吃糖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是个吃糖狂魔,我妈怕我吃出蛀牙,总把糖藏起来,于是我外婆就偷偷把糖往我衣服兜里塞。

翻翻口袋摸块糖吃,觉得特甜
现在长大了,糖想吃多少有多少,然而我对糖果的热情却逐渐降低,小时候“吃遍天下糖果”的梦想自己都快忘了...
不过今天儿童节,我决定拉上你们一起,回忆下儿时的甜蜜。
棒棒糖、跳跳糖、话梅糖、拐棍糖

硬邦邦的酸三色、棒棒糖,没人没吃过吧?这些在糖果世界中,都属于硬糖。只要是含水量低于4%的,就属于硬糖,而且含水量越低,糖果越硬。
拐棍糖、棒棒糖

圣诞节吃的拐棍塘和那种比脸还大的棒棒糖,都是在糖溶液没完全硬化时,趁它还有延展性,抻拉塑形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空气混入,所以糖的表面才会有好多小气泡。
至于它们多变的口味和外观,主要是靠糖硬化过程中加入的色素、香精和乳化剂来实现。
跳跳糖

跳跳糖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回想一下,那种一口倒进嘴里“哔哔啵啵”的滋味已经好多年没感受过了。
跳跳糖源自19世纪的美国。把蔗糖糖浆熬煮到只剩1%的水分后,混入酸性的柠檬酸和碱性的小苏打。有了这两种盐类,蔗糖分子更容易结晶,并把盐锁在里面,然后打成碎粒。
等跳跳糖一进到嘴里,表面的糖晶体逐渐被口水融化掉,酸碱相遇产生的二氧化碳便呼之欲出,顶撞起小糖粒相互乱撞,所以才产生了“噼里啪啦”的独特口感。
软糖:有胶才更Q弹
“
小熊糖、QQ糖、曼妥思、泡泡糖

软糖虽然名字里带个“软”字,但它们并不是绵软无力,反而很有弹性——这都是因为它的原料:凝胶(淀粉凝胶、果胶、明胶)和树胶。
高粱饴
“高粱饴”不是什么现代人民的新发明,而是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们把高粱蒸熟后,跟糖拌在一起,然后加水熬煮成糊,晾干后就成了高粱饴。
特别有名的土耳其软糖,跟高粱饴的做法异曲同工——只不过原料是蜂蜜、谷物与玫瑰汁。如今这两种软糖,制作工艺肯定是升级了,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凝固仍然用淀粉凝胶。
QQ糖、曼妥思、瑞士糖
用明胶制作软糖是从20世纪中期才开始的,到现在,明胶软糖成了软糖中种类最多的,嚼起来特别像“橡胶感”,Q弹耐吃。
明胶性质稳定,所以可以添加的调味剂有很多种:果泥、果酱、果汁等水果制品,奶粉、炼乳等乳制品,可可、咖啡、椰丝甚至中草药,统统没问题,所以明胶软糖的种类才会如此之多:小熊糖、QQ糖、曼妥思、瑞士糖……
至于曼妥思加可乐会沸腾这事儿,估计大家都知道。随便玩玩可以,但最好别同时吃下肚,不然有你受的。
曼妥思加可乐的效果,你感受一下
口香糖、泡泡糖
口香糖出现时间比泡泡糖要早,最早的口香糖并不是零食,而是一种“理疗产品”——帮助下颌有伤的患者恢复下颚肌肉。
拿树胶做糖的想法,是古代阿拉伯人先想到的,他们采集金合欢树渗出的树胶,拌上糖来卖钱,那就是最早的口香糖。
到了20世纪初,美国人才把它开发成了零食,以薄荷味为主。后来,它又有了吹泡泡的功能。提升阿拉伯胶的比重后,口香糖成了“泡泡糖”不过,阿拉伯胶在酸性环境下,会出现类似融化的效果,所以口香糖嚼时间长了才会变小变稀。
充气糖:空气打入糖果内部
“
棉花糖、牛轧糖、啫喱糖
馒头、面包都很膨松,是因为它们内部充满了气孔。于是人们照葫芦画瓢,做出了同样效果的“充气糖”。
当然,想让空气进入糖果,就需要翻江倒海地搅拌,或者简单粗暴地“打气”,然后用糖“定”住才行。

啫喱糖夹心饼干
啫喱糖也叫软性马希马洛糖,说白了就是棉花糖夹心饼干里的那种夹心。啫喱糖是糖果界绝对的“软妹”,软到要在外面裹上椰丝、坚果碎等辅料,才能保持外形。
砂性棉花糖

砂性棉花糖大名叫硬性马希马洛糖,吃起来外皮硬硬的,里边布满糖粒。
这是因为在快速降温定型时,表面风干发生硬化,而里面的糖分子结晶形成糖粒,所以才叫“砂性棉花糖”。口感嘛——有弹性但不黏牙,适合老年人吃。
牛轧糖
牛轧糖
“牛轧糖”,名字跟牛的关系,仅限于偶尔会用到牛奶,跟轧压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法语“nougat”的音译。
牛轧糖不像马希马洛糖一样膨松弹软,但口感还是很细滑的,主要也是因为里面的空气。牛轧糖的打气过程,要通过两次完成,吃起来不顺滑才怪。
牛轧糖花样繁多,主要是里面的果仁种类多。花生是最常用的,而在如今杏仁、腰果也特别常见。
“
太妃糖、棉花糖
蔗糖属于有机物,理化性质多变,高温、高压、脱水,还有遇到其他有机物时,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让蔗糖的味道和口感更加丰富,于是人们利用这些变化,制造出“变性糖”。
至于蔗糖的物理变化,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卡拉米尔反应”和“美拉德反应”——换成人话就是只变色的“焦化反应”,和既变色又增香的“褐变反应”。
棉花糖
我们最常吃的棉花糖有两种,一种是前边讲到的绵软得像枕头的糖块,还有一种就是下面要说的——糖丝缠绕、入口即化的蓬松糖球。
棉花糖叫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长得像棉花,仔细看的话,其实是由极细的糖丝缠绕成的。
把砂糖放入棉花糖机,里面的加热腔会把砂糖融化成糖浆。在机器的高速旋转中,糖浆被离心力从边缘小孔甩出,里面的糖分子遇到空气瞬间凝固成细细的糖丝。
层层缠绕下,就成了棉花糖
棉花糖的糖丝不是结晶而成,所以没有固定熔点,在嘴里不会有片刻停留,而是直接化掉。
别看棉花糖总是一大坨,其实糖的用量很少,哪怕是咬一大口,化在嘴里也几乎感觉不到什么,像是啥也没吃,虚无缥缈,内心甚至泛起一阵空虚......
太妃糖
太妃糖
太妃糖是英语“taffy”的音译,意思是柔软、有韧性的。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卡拉米尔糖,最早出现在1890年的英国街头。
太妃糖看似跟巧克力很像,但其实它最正宗的版本里只有蔗糖和油脂两种成分,类似巧克力色泽,是靠焦化反应实现的。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靠炼乳来增香的版本,也就是如今的太妃糖。
乳脂糖:原料并不是牛奶
“
大白兔、旺仔牛奶糖、乳脂软糖
在糖果的香甜口味里,蔗糖提供了“甜”,而产生“香”最多的则是牛奶和奶油、炼乳等乳制品。
这些乳制品中的蛋白质与脂肪,在跟糖的结合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褐变反应),让糖果在保留了牛奶柔滑醇厚的口感同时,变得更香。
奶糖
奶糖是个很宽广的范畴,像牛轧糖、太妃糖等其实都属于奶糖。不过人们心目中最经典的奶糖,是那种光滑白皙、嚼起微硬但又有韧性、并且奶香味十足的糖果。
其实,它里面真心没有多少牛奶成分,主要是油脂和乳化剂在起作用,所以吃起来有类似奶制品的浓厚口感。

“大白兔”奶糖是几代同享的、最经典的奶糖。
大白兔里只含有少量脱脂奶粉,在制作时还会加入一些明胶,并且混入了少量空气,所以糖里面有细微的气孔,吃起来挺有嚼劲儿。
乳脂软糖
乳脂软糖也叫“软奶”。别看叫“软糖”,却不属于软糖,因为它里面不含凝胶。它的软是因为原料里用果糖糖浆代替了蔗糖,所以冷凝后的质地就是弹软的。
做个小调查
不管你多大年纪
今天都吃块糖,过个节吧
祝大家儿童节快乐
独自出门时:
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