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什么时候是放松状态吗?
学会休息,并且养成正确的休息习惯。这绝对是帮助我们获得更高效工作 / 学习效率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几乎随处可以看到那些鼓励大家更多、更高效更持续工作与产出的话(甚至有一些公司的企业文化鼓励人们透支能量),但事实上,在「高效产出」的道路上,正确的休息与放松,恰恰是最不能被我们忽视的。
有些人误以为「放松就是在浪费时间」,他们由于不了解放松的好处而不重视放松。实际上,放松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有至关重要的帮助。研究人类表现的作者 Brad Stulberg 提出了一个公式:「紧绷 + 放松=成长」。他认为,如果缺乏放松,人们就更难以自我提升。
而他这里所说的「放松」,指的是「既不激动也没有不安的状态」。放松状态下,人们处于低紧张水平,没有愤怒、恐惧和焦虑造成的唤起(arousal);与此相反,人们往往有种平静的欣悦感(Jacobson, 1976)。
我们来澄清几个关于放松的误区。很多错误的放松方式不仅无法缓解你的紧绷状态,反而让你持续处于紧绷中 (Jacobson, 1976; Stulberg&Magness, 2017),而很明显,我身边那些向我抱怨「周末也主动放松了,可是依旧觉得很疲惫跟焦虑」的朋友,就陷入了错误放松的误区:
误区 1:以为娱乐(entertainment)就等于放松
澄清:娱乐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但娱乐未必让你放松,它依然在消耗你的能量。比如当你看电影或是刷社交网络时,你仍然兴奋地等待抓取信息,或是不断对信息进行分析。所以,有些人在娱乐结束后,反而感到更疲倦,甚至头疼。
误区 2:以为运动就等于放松
澄清:如今人们越来越提倡要运动。适当运动确实能增强体质、缓解僵坐带来的肌肉酸痛。但过强的运动反而会进一步消耗能量。
举个例子,下班散步可以让你在舒适中放空大脑,但无氧快跑赶车则让人精疲力尽。而每个人适宜的运动量是不同的,同样是慢跑,健康人会感到放松,但是体质较差的人会感到耗竭。
运动专家 Steve Magness 建议:不要一味地遵从书本、网络给出的运动建议,人们要观察自己运动时的状态,根据自己的感受,灵活地选择和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
误区 3:以为和他人聊天就等于放松
澄清:有些人累了后会去找他人聊聊天,想借此休息。但不是所有的聊天都能让你放松。特别对于社交焦虑者而言,与人交流意味着要承担社交可能带来的风险,他们容易在聊天过程中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话、有没有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更加疲倦。
既然娱乐、运动和聊天都未必能让人放松,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见缝插针地获得真正的放松。
1. 放松的核心是日常良好的能量管理
Jacobson(1976)教授建议人们像管理预算一样管理自己的能量,注意「节流」,避免能量的过度使用。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放松,时间比如列一个「活动 - 能量」单,写下对我们而言,哪些活动会消耗大量能量,而那些活动耗能较少。
选择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且耗能较少的活动,可能是看小说啊、发呆啊等等。在做日常工作规划时,也要将这些小能量活动放到日程计划里。
此外,要好好利用周末来放松。尽量不要在周末加班。这要求人们平时要做好时间管理,避免拖延,把工作日应该完成的事情放到周末去做。
2. 工作间隙的小睡(nap)
研究建议人们可以在工作期间进行 15~30 分钟的小睡,可以有效地提升记忆力,并且能清空大脑、为之后接触新的信息作准备。但小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超过 30 分钟,人们负责决策的脑区活动会开始减弱,等醒来后,人们需要更多时间让它恢复到工作时期应有的兴奋水平。
3. 买个自然风景的海报 / 相册放在手边
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能帮助人们舒缓他们的压力,脱离紧张状态。而且,我们不必专门去公园工作,只要能看见有自然景色的图片就行。
建议可以买国家地理的杂志,感觉脖子僵硬、身体发紧时可以翻着看看,或者在工位旁贴一个有自然风光的海报等等。
4. 社交放松(social recovery)
先前提到,不是所有的社交都能让人放松。你需要选择你社交的对象。建议放松时,找自己最信任、熟悉的朋友们,和他们聚在一起。有时你们不必一直聊天,即使呆在一个空间里也会有放松和安抚的效果。
如果你们想要聊天,注意不要谈论工作等会让你紧张的内容(所以说下班后和同事去喝酒聊工作并不是一种放松)。
5. 快速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Jacobson 教授认为人长期紧绷是由于人的肌肉长期处于不放松的状态,为此,他创造了「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来彻底地放松肌肉群。和小睡一样,整个活动大约持续 15 分钟,适合人们在工作间隙完成(AnxietyBC, 2017)。
在开始之前,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然后闭上眼睛,让你的身体放松。你可以斜靠在扶手椅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鞋脱下。在活动开始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尽量松弛下来。
活动第一步是「紧张」。找到一个特定的肌肉群,让它们紧绷起来。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肌肉群上,例如你的左手。接下来慢慢地深呼吸,尽可能用力地挤压肌肉、持续 5 秒。
需要能真正地感受到肌肉的紧张,甚至感到肌肉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但注意不要造成太大的痛苦)。挤压过程中可能会牵拉到附近的肌肉群,比如当你握紧左手时,你会不自觉地绷紧肩膀,但练习的目的就是要隔离不同的肌肉群,最终做到能在紧绷某一个肌肉群时,不影响其他的肌肉群。
紧张 5 秒结束后,进入第二步:迅速放松紧张的肌肉。紧张 5 秒之后,迅速松懈下来,并同时缓慢地呼气。你应该能感到那部分肌肉变得松弛无力。
同时试着去感受现在的松弛、与方才紧张之间的区别。习惯之后,这个活动不单能帮你放松肌肉,也能帮你提高日常觉察,迅速地辨识出自己是不是处于紧张状态。
保持这种放松状态大约 15 秒,然后转到下一个肌肉群。重复「紧张 - 松弛」的循环。等完成所有肌肉群后,花一段时间感受深层次的放松。
在这个练习过程中,你会动用到全身各个肌肉群,为了方便记忆,你可以从脚开始,一点点向头顶移动。肌肉群的分布见下图。
以上你有什么放松大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