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我要分享-《月亮与六便士》:我们愿意为理想放弃多少?

作者:夏樨君 发布时间:2018-04-08 20:08:47

   随手翻开《月亮与六便士》,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占据了两大面的画作——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幅略显粗犷的画作,不得不说,在某一瞬间,震撼了我。

  我看到了它的原始、深刻。在伊甸园中最神秘、最奇特的人性与思考。

 

  一个年已不惑,事业有成的男人(或说大叔),突然决定放下一切,宁可顶着世人不解、轻蔑的目光,也毅然决然地要去巴黎,学习绘画。途中他风餐露宿,挨过饿,受过冻,还与死神擦肩而过……

  然而之前,他从未是一个展露过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任何一丁点儿才华的人(换句话说,也许他可能就没有什么天赋。假如说之前他就被判定为一个极具艺术才华的人,也许他的路就不会那么坎坷了。)

  你说,他是不是有点疯了?

  ——但是恰恰,磨难,坎坷,成就了斯特里克兰德,一位后世以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人们赞扬他的造诣,歌颂他的伟大……

  可是,在最初,又有谁能明白他?

  只有自己。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亮。”

  这句话在封面上显得格外郑重。有些人向往月亮,奈何却不得不为了六便士而弯腰,看到的只是月光在硬币上的折射;有些人喜欢六便士,自觉庸俗而乐此不疲。唯有很少很少的人,愿意为了心中的月亮,一直抬头,抬头。

 

  比如斯特里克兰德。

  他放弃一切。如果他有天赋,那是他傲人的资本;他有美满的家庭,可以有条退路。他输得起放得下。可偏偏,他就像走上了条不归路。

  我相信孤岛的日子是荒凉的、寂寞的。他背井离乡,抛弃妻子,“不务正业”;可他倔强地,执着的,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一抹颜料带给了他希望,一支画笔点亮了他的人生。

  有的人把理想当月亮,有的人把理想当月光;有的人寻寻觅觅,有的人碌碌一生。

  斯特里克兰德从未放弃过追逐梦想。他的梦想不是功成名就,不是流芳百世……我想,那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精神,灵魂置之肉体之外,他就很是伟大了。但斯特里克兰德能为此忍受多年精神上人们对他的责难以及寂寞、孤苦,这一点不仅需要极其的意志力,更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与不屈信念,才使得他日后的成功。

 

  在失明前的最后一段岁月里,斯特里克兰德在简陋的环境里完成了他毕生著作;死后,却又嘱咐妻子将其烧毁。

  也许,他能在生命的最后片刻完成自己的理想,已是夙愿终了。

 

  最伟大的不是理想,而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