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十题】感恩故土(张彦新)
他的名字叫做藤青山,出生那年家乡发了大水,全村靠着后山那片野果林才活了下来。他的父亲给他起名青山,就是希望他记住这片山林给与了他生命。
他的童年是在山上度过的,他熟悉山林的时令变化,熟知山林中的产物,熟知山林中动物的栖身之所,山林的每一分每一寸,山林于他是相伴整个童年的挚友。
后来,父亲在城里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父亲就奔波于两地,家里的田地就日渐荒废。再后来家里的老人就走了,一家人干脆搬去了城里。刚开始还不时回来住,与同村的人买一些地里的东西,直到后来房子破败。父母合计着,翻修一下老房子也不合算,于是他的故乡渐渐模糊了。
大学毕业,他在外地寻了一份工作,没几年就买了车,住上了气派的大洋房,就把父母接过去享清福了,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大概十年后后吧,他们单位来了一个小伙,小伙子特别客气,头一天来就拿了一些土特产,不论成色还是味道,都比城里卖的好得多。那甘甜的味道不仅刺激起了他的味觉,更唤醒了他的记忆,他慢慢想起了儿时那股充斥着他嘴巴的清甜味。他想起了儿时那片山林,寻思着什么时候回去一趟。
可是每每他打算动身去了,不是家里有事就是单位批不过,就这样一拖再拖,好不容易挨到退休了,闺女出嫁了,孙子孙女也上小学了,他终于能回去了。可他这身子大不如前了。大儿子工作忙,不能陪他去;二女儿婆婆住院,也抽不开身。儿子女儿也不明白他的心思,不明白他是怎么了。为这事他和女儿儿子闹得很不愉快,甚至于大吵了好几次。他也是无奈啊,要是自己这么多年没去成,为的不就是这帮小子吗?可临老临老……还是老伴知道他,毕竟俩老也相互搀扶着走了小半世纪不是吗?老伴说,他想去她就陪他去。于是两个老人家拎着皮箱上路了,去寻根了。等到子女反应过来都不知道去哪儿寻俩老了。
赶了月余的路,二老方才凭着他模糊的记忆,摸索者寻到了那地,只可惜,或许在当年他离开的时候根就断了。山依在水依旧,只是颜色改。青山秃了,无遮无拦,只剩一片黄色;水也化了妆,一抹黑。至于他记忆中的家,可能是少数好消息之一,因为乞丐的关系留下了一角残垣。这或许也是诸多无奈之中的幸运了吧。
他见到眼前不再熟悉的一切,泪水盈满了眼眶,老伴有心为他擦拭,却如何也擦不干啊。他伸出颤抖地右手,在老伴的搀扶之下,颤颤巍巍地向前走去,想抓,却怎么也抓不住那根了。
在村长的帮助之下,他寻到了村中的几个老人,可这些年帮出去的也不少,谁还能记得十几岁就离了根的他啊。正当他打算放弃时,一声“青山哥”唤起了他无数的回忆,他回头看去,门口一位老人,在子女搀扶之下,正用微红的双眼看着他呢。当年跟在他屁股后的小跟屁虫老了。
在那老人的叙述之下,他的眼前出现了村里人只顾及着经济发展,毫无顾忌的破坏山林的场景。到头来,经济是发展起来了,这青山绿水却成为了独属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他看着灰蒙蒙的天空,总觉得每次呼吸都显得压抑。
那一天,他在老人家里住下了,故土是寻到了,他却怎么也安不下心来,整宿坐在床边想着什么。
半年后,他再进山来,带的不是老伴,而是是一批青年,扛着工具和树苗。打那天起,山林就逐渐绿了起来。
又是半年,一群人从城里急急忙忙的赶到了村里来寻人,可是来来回回找了三遍也没找到要找的人。无奈之下一行人连同附近几个村子也细细找了一遍,可仍是找不到。后来也不知是谁说起来的,山里有人。一群人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找到了他。
那一行人就是老人的子女和家里人,劝他回家享清福呢。第一个开口的就是大儿子,“爸,你就和我回家吧。这片林子我会找人来种的。”
他只是摇摇头,也没多说,只是挥了挥手让他们走。当即大儿子就跪了下来,求到:“爸,你就听我一回,行吗?你要是不放心,你想什么时候回来看,咱就来看。”他仍是摇头,又是一声,这回跪下的就是所有的人,“爸(爷爷),咱回家吧。”
看着地上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他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犹豫再三,却仍是摇头,说道:“儿啊,你们要跪的不是我,是这片山林,”他顿了顿,似乎回忆着什么,“如果当年没有这片山林,就没有你爷爷奶奶,更没有我和你,走吧。”
看着他的样子,大儿子带着人悻悻地走了,当夜在村里住了下来,坐在门槛上,喝了许多酒。迷迷糊糊看见一个老人走过来,老人问他:“小伙子,为什么发愁呢?”大儿子也当是宣泄,也不多想,和老人说了他的事。
老人听着大儿子的话,向说了一个故事:很多年前,这片地发大水,村民们靠着山上的果树活了下来。开始后来的人猪油蒙了心,为了发展将山林破坏的一干二净……大儿子听着老人的故事,眼睛突的瞪老大。
第二天,一行人走的时候,明白了个中始末的大儿子,对着那片山,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身后的看着大儿子的行径有些莫名其妙的,却听见大儿子叫他们:“来,磕头。”一行人也想起了他的话,跟着大儿子对那片山磕了三个响头。但是只有大儿子知道,他这是在替全村人还债啊。人这一辈子不能忘了滋养他的土地,更不能忘了根啊。
多年后,那片山林的所在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旱,……
张彦新 德清高级中学 302
指导老师:汤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