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9题】最赤裸的遇见(余佳婧)

作者:俞佳婧 发布时间:2017-11-14 12:14:32

最赤裸的遇见

                             余佳婧 

钱钟书曾给他的妻子写道:“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我曾把这种遇见归为最纯美最难能可贵的爱情,这爱情乃钱氏心头的甜美感知,是其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感性抒怀。我曾一度的沉沦于这种感性之中,就像那站在粗堪一抱的梧桐树下吟诗的少年,几句残章零篇下来,便感慨一句:“哦,这便是人生罢!”

  沉迷其中,书籍叠厚。于是体味了一番张爱玲的红白玫瑰,那“缩小缩小的怯怯愿望”的无限惨伤与那千万人之中的注定;三毛笔下那动了凡心的撒哈拉与月牙泉所不及的梦;龙应台所谓的“缘分”,所谓的“不相信”,所谓的“淡淡的幸福与忧伤”。心悸于海子的“无头英雄手指落日”,惊骇于席慕容那本仓促的“青春之书”,神往于骆一禾的“从容地,向光荣者说到光荣”……人,便仿佛是坐在了一旅车之中,车缓缓的开着,一路相遇着、浏览着从未有见过的颜色,从江南的乌桕树到淮北的小白杨,从烟雨菲微,缭绕在炊烟之中的村落到高屋崇楼,如水的车辆不绝,从绛紫色的霞光,树影雾雾绰绰到那从黑色的深渊上升的月光,一点萤火忽明……望遍了景色,悟遍了人生。随后,你便会时常的遇见,鸦青色的天空下着微醺的杏花雨,洇湿了肮脏的车窗,印上了你迷茫的脸庞,倏忽间哭醒了过来,湿了枕头,才发现,不过是南柯一梦。

  随着年岁的渐长,接触的书籍愈多,便明白,这文字,也并非只有感性罢了,还有着理性,或是融合着感性与理性的,人们与这些文字交际之时,便是最赤裸的遇见了。

  理性之中,“述而不作”的苏格拉底,“痛苦动物”叔本华,还是自诩太阳的尼采,“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米兰昆德拉,他们有着不世俗苟同的执拗,但他们的哲学,却带给人深深的震撼与影响。感性与理性的相容碰撞,也就像是水与石,表象上的和谐不过是掩饰了暗中的相较量,是在一张白纸上充盈几笔黑墨,在清水中洒下了几把泥沙,一切都是在浑浊之中,而思想,在裸奔,为了冲破这混沌。

  “思想”一词,其实是不可以乱用的,这词已经在被文人骚客神圣化,君子化,抬举到了一个众生所不能及的高度。作家王跃文曾说:“我们要嘲笑某个人,便说他很有思想。”我对此理解为是一种反讽。而我觉着,思想,于人而言,便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斗争的结果,实际上,也就是说人人有之,而如今所说的“有”还是“没有”思想,或是说大众与思想家之间的差别,只是所得的结果的层次不同,深度有异,大众的思想每每浮于表面的,因为他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思想家的层次却要深入N层,那么他们的“思想”就被突兀的显现出来了。只是世界日日进步,思想的深度也是在不断拓展,因之思想家的思想也刻刻流转永不停滞,靠着思想家的思考、汲取与舍弃。

世人多带着假面生活,就像格桑亚西所说的“冷嘲热讽,拒人千里,甚至出口伤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的痛苦与无助”一般,对他者、对全世界总有所隐瞒,所以坦诚相见才变得十分可贵,而思想家就是那种与你坦诚相见的人,拘禁于他们文字里的思想,是赤裸相呈的,与之遭遇之际,你会发现,你被步步紧逼,毫无庇护之所。但当你终于大汗淋漓脱身而出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有福了:又有新的东西在体内生成了。

  感性的文字乃我们寸寸柔肠所必须,而我们粗壮的灵魂时时饥渴的,该当是充满理性和哲思的文字——在那里,我们与哲人大家的灵魂赤裸相遇、坦诚相见,让思想的闪电在自我的版图上打下最深的印记。

 

作者姓名:余佳婧

学校:浙江省德清一中

年级:高二

班级:10班

指导老师:周武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