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9题】最精致的遇见(黄至成)
最精致的遇见
黄至成
七月下旬的一日午后,我走出北京南站,沐浴在北方难得至极的明媚阳光之中,独身从清秀的江南水乡踏入京城的喧嚣与熙攘,独自为升学赴一场我知之甚少的比赛。本以为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却于人群中看到了你的身影。人声鼎沸,呼朋引伴,摩肩接踵,只有我与人群中的你孓然一身。电光火石间,我忆起曾在学校与你错身,曾得见你的脸庞。千里之外的京城,我与你,两个近乎全无了解的同学就此相遇。
初识,你于我如同翻阅一本薄薄的编年体简传,历史中的风云流动,于寥寥文字中被一概而尽。我粗粗浏览,便对你产生了熟读的念想。你如同我的反面,我是个男生,你是个女孩;我喜爱理科的准确,你醉心文科的优雅;我热衷欧美文化的奔放,你钟情亚洲文化的内敛;我沉迷太阳的光辉,你迷恋月光的淡雅……在北京,我们如此相遇,略读几天,我初窥芳心。
我曾经自信于对人了解之透彻,我读人,自历史,从生活。成百上千的人,数不胜数的灵魂,曾被我略读后弃置一旁,不再对其抱有兴趣。我亲近人们,然后又迅速远离。我博览不同的人生,似对人生无尽的组合、生命中无数的变量已了如指掌,自感于不会再对他人产生兴趣。因此我总是孤身一人,独来独往,却犹悠然自得。但是你,竟是如此不同。不经意间,你燃起了我浓浓的兴趣,遇见你,你重燃了我品读人生的意愿。
八月底,高三的我们奔赴学校,迎接已等待我们许久的高三生活。再次相遇,校园生活便不再是只属于我们。一千多人的生活,我与你的生活,相互交织,失去了原有的平淡与自然。不再只有我对他人的阅读,蜂拥而至的是他人对于我们的阅读。其中有温馨之事,如好友戏称我俩的微笑傻傻如出一辙;然而更多的人却粗暴地对待我们的生活,闲言碎语,八卦闲聊,恶语中伤,身处其中的我们对此无能为力。纯洁的友情在解构之下显得不再单纯。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提到的“破鞋论证”深得我心。王二表示,“既然我们无法证明我们无辜,我倒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不知道你心里想的和陈清扬有无共通之处,我只知道你似乎还没有扇我耳光的打算,继续和我如往常一般坐在并不显眼但又固定而精确的位置享用着属于我们的午餐,一如关系极好的同性朋友,一如典型的高中情侣。确是一种性别歧视,我和你却可淡然处之。我们的友谊精致而高贵,对此我们心知肚明。
无数顿午餐中,我一次次地遇见你有趣的灵魂。你如同一篇短文,似《心经》,寥寥数百字,却值得一遍一遍品读。我与你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各有各的烦恼,我们却幸运地拥有了彼此。无数次相遇,我渐渐地体验了你灵魂的深度,了解了你对这个世界独到的理解。我们都属于不能被理解的一类人,但我曾选择拼命融入,你却坚持遗世独立。每每见你如此,我总是敬佩不已,自愧吾之不如,叹我们的遇见如上天安排般精致,使原本孤独的我体验友情的滋味。此外,我更我明白了自己所需的坚守,找到了缺失的勇气。对此,我不尽感激。
高三的生活如走马灯般飞转,大考日渐临近。今天,我和你相约图书馆自修。能够共同学习的伙伴难得遇见,而我们恰能共同促进。午后,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映入,带来丝丝暖意。学习辛劳,我的目光渐渐游离。此时,身边的轻语提醒了我现实的存在:“打扰了,这个座位有人吗?”
“没有,您坐吧。”我整整我的东西,让开了一点。窗外的阳光依然明媚,一如北京七月。
作者姓名:黄至成
学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贡院)
年级:高三
班级:12班
指导老师: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