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6题】历史将记住苏武 钱康

作者:钱多多22778 发布时间:2017-11-08 14:47:52

历史将记住苏武

有时眺望浩瀚的星空,你会觉得那是展望未来,可星空毕竟可望而不可即,留下的只是种种回忆……

复命前往

今日,圣上特派我前往西北,向匈奴单于表示汉朝的友好。同行的人中有我熟悉的将领:虞常、张胜和常惠。这一路颠簸不断,不知为什么,心情也异常烦躁。我抚摸着手中的旌节,看着长安城渐渐离我远去。

至此一去,不知何时能归,一个月?一年?或是更久?看着窗外的美景,想到临行前圣上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想到百姓对我的信任目光;想到家中老母正等候着我的归期。我突然有了一股莫名的力量,我想,我,苏武,一定会完成使命。

                  有去无回

一阵马蹄声把我吵醒,看看身边的旌节,还好,它安然无恙地躺在那儿。轻轻拨开帘子,广阔无垠的草原,奔驰在自由之上的野马,一幅《草原奔马图》呈现在眼前。

走下马车,匈奴的大臣正在此等候着。他在前面开路,领我们进了帐篷,一个粗壮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想必这就是大单于吧?我愣在那儿,不知所措,旁边的人提醒我,见了单于要行礼。哦,差点忘了。我急忙行大礼,而后双手奉上汉朝的珍品。单于做了个手势示意手下的人把礼物收下,并把我等一行人安顿好。

本想等单于写了回信就回去,不曾想,同行的虞常和张胜犯了大罪,牵连到了我,无奈之下只好留在匈奴。

一个人独处了几日,士兵奉单于之命让我前去。当然,我不会忘了带着旌节,那是代表着汉朝的旌节。

一进帐篷,就感觉到一种逼人的杀气。但我希望这只是我的错觉,幻觉。

我整理了一下衣冠,顿了顿,确定无误,准备上前行礼。

不料,单于先开了口。

“你知道,今日命你来有何事?”单于换了个姿势,盯着我。

我不敢怠慢,连忙回话,“苏武不知。能斗胆问一句,单于找我所谓何事?是不是我能回汉朝了?”

单于不回答我,反问,“如果我让你留下,你愿意吗?”话虽这么说,但语气里分明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仍是心平气和地说:“单于开什么玩笑呢,苏武乃是汉朝的使节,怎能留下?”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请你认真地回答我!” 单于几近于咆哮。

“苏武不愿意。”我,正气凛然。

“为什么?!” 单于气得满脸通红。

“因为我是汉人的儿子,做汉朝的臣子。我不会忘恩负义,不会背叛父母,更不会背叛朝廷。如果我厚颜无耻做了汉奸,那我还有什么脸去见父老乡亲。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用!哪怕死也不会!”

“那我就成全你!”

刹时,一道寒光向我刺来。我明白,我将面对的是什么。我闭上眼,等待生命结束,可时间就像瞬间凝固了,刀子在我胸前停下了。只听“咣当”一声,刀子已“躺”在地上,仍闪着冷光。我疑惑地看着单于。单于只一声叹息,足以让我费解。

“罢了罢了……”单于摇着手,无可奈何。

“来人,给我牵几只公羊。”单于转过身,郑重地说,“好好牧羊,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去。”

我知道,让公羊生小羊是假,要长期监禁我才是真。哎……随他去吧……

    望眼欲穿地盼,盼回的却是无法回汉朝的消息,不是从未想过,但仍骤然心惊,刹时,四顾茫然,万念俱灰。

               悠悠思乡情

结果,我被流放到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

渴了,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无比艰苦,但总比做叛徒要好啊。在这儿,唯一和我作伴的就是比我生命都重要的旌节和那群公羊。

每天早晨,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才知道自己还健壮地活着。不是没有梦,昨夜的梦已碎。我常常在夜晚手握旌节,念及当年在长安的一朝一暮,仿佛长安就在眼前,欲触,伸手却是虚空,唯微觉秋最浓时不胜寒的凉意。

月亮亦洒下冷冷的寒霜,薄薄地覆在旌节上,我轻轻拂去它,仰见明月,想象既遥远又近在咫尺的长安。起风了。空气潮湿。我仰面接受风的奚落,叹息声缠绵在空气里,纠葛不清。

又一个月圆的夜。和往常一样,我四处走动,只见月亮透过树梢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我的心怦然一动,耳边似乎听到月光在雪山间银铃般地飘落,在草垛上哗啦哗啦地拥挤,便信步来到旷野。明净的天幕中一轮丰满的圆月正痴迷地看着我,群星闪耀,如晶莹成串的烟火散落。我心头一阵酸楚,不知在那头,有没有我这样背井离乡的人呢?

夜深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回首遥望那轮明月,心想:月亮啊月亮,请代我向亲人问候吧!告诉亲人,他们永远是苏武的牵挂;告诉他们,苏武总有一天会回来。

    泪皱纸卷,思念在我眼中是痴望,视野定格了长安城。

               白发苍苍回故里

十九年了,整整十九年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我已不存在,现在的我只是一个两鬓斑白却心系故里的老人,还有那根旌节,也早已掉光了穗子,伶仃地“站”着。

今闻汉昭帝要派使臣把我接回汉朝。

阔别十九年的故乡,我终于回来了!

我,终,于,回,来,了!

                  尾声

苏武在长安城受到热烈欢迎,不论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心成为了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更是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要素。

苏武选择的是一条守节的道路,他道出了国家主义的最强音:“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当国的伦理转化为家的伦理,并且家国伦理合一的时候,苏武的心中是快乐的,也是无所畏惧的。他心灵澄澈,像一个视唯一价值为终极价值的孩童,睁着天真的眼,看着一群群向他簇拥而来的欢呼的百姓,他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高级中学  高三(1)班  钱康

        指导老师   王艳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