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4题】今天,你追星了吗?(郑玲珑)
“你跟上海的那个邮筒合照了吗?好高兴,我和邮筒合照啦,啊鹿晗!”
几月前,鹿晗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而在演唱会的前一天,他在微博上晒出与一只邮筒的合影。随后,不断有人赶来与这个邮筒合影,队伍最长时有200-300米,甚至有人排队到凌晨三四点。据附近一停车场师傅称,直至4月10日白天,仍有人排队,队伍稳定在30米左右,直至傍晚5点人群才渐渐散去。
为什么一个存在了那么久的邮筒,一夜之间便成了人们不惜熬夜排队,争先恐后拍照的“网红”?
为什么因为一张普普通通的合照,便使得成千上万的疯狂粉丝争相合照?
而这些的背后,其实很简单,就是粉丝对于偶像无休止的追求。
所谓的粉丝,便是指偶像明星的崇拜者们。
偶像崇拜现象古已有之,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从最初的喜爱,到后来的迷恋,直到最后的狂热,这偶像崇拜,是否变味了呢?在很多年以前,当时的是“四大天王”等众多明星,是收获了一大票粉丝的,而当时的粉丝,是出于一种对于他的歌声或演技的一种肯定、喜爱,是作为一种兴趣,并不会有很多的粉丝负面新闻。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粉丝越来越不同,可以说,单纯看脸,并且素质越来越低下,行为越来越猖獗,已经侵犯到了偶像的个人隐私,他们或许会疯狂的跟踪偶像,或者调查他,更有可能会对于偶像的一些小举动,便对别人的行为破口大骂。这还是我们原先知道的粉丝吗?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一次,一个电影明星来到汽车检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却对他的到来没有任何惊讶和兴奋,这便引起了这位影星的注意,其实那位女工很喜欢他,也爱看他的电影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热情。她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会热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您。”最后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是啊!这就是明星的价值,真正的价值。他们就 和我们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对于追星这个老调重谈的问题,我们着眼于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据调查有22%的人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业。说一件很恐怖的实例。某位学生是一名赵薇迷,她天天看《还珠格格》那些台词她都可以倒背如流。在某天夜里,这位学生一边看《还珠格格》,一边模仿赵薇的动作。而那天电视里正好放假装自杀这一故事,她也就疯狂地学着赵薇的动作,拿了一根较粗的绳子,假装自杀,结果真的命丧黄泉。
不光是我们国内有这样的情况,在国外,这样的“恐怖”行为更是层出不穷,可以说是到了底线。据我所知道的内容,大抵是这样的,一个欧美女歌星,在家中别墅感觉屡屡被人盯着,被人跟踪,果不其然,一个近乎疯狂的男粉丝,没有原则地在跟踪她,甚至是调查她的所有消息,已经做到了没有更可怕的行为,这已经不是一种崇拜了,这是一种对于人身的侵权!
继续来说说机场,一个经常有偶像出没的地方,而这儿,也是各种围追堵截,粉丝们想方设法的见到自己的偶像,不惜堵住了机场,常常使得机场工作人员要进行保护、疏导人流,不仅给偶像添了麻烦,还给工作人员平白无故多了个差事,到最后,还不是麻烦了自己的偶像?这样做有什么价值呢?
“偶像”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含义?到底是怎么变味儿的?
当然,粉丝对于偶像的崇拜,不仅限于影视界,已经扩散到了娱乐界,更是从体育界到文艺界,从时尚界到读书界,“粉丝”群体愈演愈烈,更是引发了一个又一个的轰动。对此我表示,崇拜可以,爱慕可以,喜欢可以,但是都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冷静,不要跟风去做无所谓的崇拜。“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这句话相信大家都明白,你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了你自己,更是在别人眼中代表了你所喜爱的偶像!你愿意去给你的偶像抹黑吗?
可是既然社会上有了“追星”这一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追星”,选择品德好,有益于我们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既然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一个充满创新的新世界,追星便是逃避不了的,它是一种挺正常的行为,只不过是由于部分人的极端例子,使得追星这词变得有些贬义。其实“追星”有好有坏,但好与坏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像“追星”这一现象的流行,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最后,我说一句话:“崇拜偶像当然可以,但是请不要做无所谓的崇拜。”
作者姓名:郑玲珑
学校:浙江省杭州市周浦中学
年级:初一
班级:2班
指导老师: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