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5题】继承与创新( 李沅桦)
作者:clw15257602152
发布时间:2016-11-30 16:50:38
高中组第5题
继承与创新
李沅桦
中国人,怕是最崇尚古代文化了。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的取舍,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清朝书法家刘墉和翁方纲,一个对古人书法刻意求似,一个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翁问刘:“哪一笔是学古人的?”刘反问翁:“那一笔是自己的?”这在文坛纪录中留下了富有哲理的一笔。
人们总是习惯以古为师,但只有在“师古”的基础上,求创新,求发展,才会有独特的风格,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翁方纲师古而形似神似,固然值得称道,但刘墉师古而不泥古,在古人字体的神韵中加入自己的风格,则尤为可贵。只有这样,书法才会发展,才有前途。世上没有靠描摹而成的风格,没有因刻意求似而成的大作。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引起僵化。俗话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材。”可见,在人生中,创新是身旁的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登山高峰;创新是眼前的大海,任我们畅所欲言。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支撑起整个世界。
鲁班懂得创新,因而在被野草划伤后不是将它拦腰斩断,而是弯下腰仔细观察它,于是发现了野草上有许多小齿,因而顿生灵感,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锯,造福于人类。
而对牛顿来说,晚年的他不懂创新。年轻时因一个苹果发现了地心引力,以后一步一脚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到了晚年,却沉迷于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花费十多年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在迷信中一点一点地浪费光阴,将自己的创新精神丢入大海,最后赔上了自己的老年时光,毫无所获。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也因为不创新而变得黯淡无光。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快乐,我们才这么的精彩。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正是因为有了吸收和舍弃,才有了创新。
作者姓名:李沅桦
学校:仙居城峰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2班
指导老师:王丽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