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8题】令人惊异的中医药世界(洪宁远)

作者:PillowFight 发布时间:2016-11-30 12:45:03


令人惊异的中医药世界

小时候读《名医故事》,那些圣手们妙手回春的事迹让我不由悠然神往——许叔微苦读《伤寒》,救人无数;李中梓钻研脉法,一剂而愈;张锡纯,衷中参西,病起沉疴。当然我当时也是有几分怀疑的,毕竟故事总喜欢带有夸张色彩,但是我还是感到中医药的神奇和伟大。

再一次让我接触中医药是因为外公的病,我的外公有比较严重的Ⅱ型糖尿病,那个夏天,他的双脚不知为何故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溃烂,住进了医院。医生轮翻使用了所有常见的抗生素都没有控制住炎症,反而更加严重了,正在群医束手无策的时候,外公突然想起自己的老家有一位很有名气的中医大夫,便忙托那边的亲戚讨了张方子回来,煎洗外用才第二次,血常规就显示已明显好转,就这样坚持用药十五贴,痊愈回家了。

到后来我才知道,外公的情况属于典型的糖尿病足,如果无法控制感染的话,可能会截肢——所谓的“现代科技”的产物毫无效果,而源自于神农时代的古老中医药,却还给外公两只健康的脚。

就是这源远流长的歧黄之术啊,以《周易》、《皇帝内经》为其本理论骨架,再以《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等经典构成其血肉,最后以《脾胃论》、《温病条辨》等专著使之更加丰满,正是依赖于我们的这项国粹,中华民族才得以延续五千年。

中医药世界是一个充满哲理的世界,中国古代从先秦时代开始就逐步确立起一套严密的哲学体系-——阴与阳,天与人,理与气,古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很好地体现了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学中的“顺天时,防未病”是“顺应自然”的极好诠释,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则又是对事物永恒运动的认可,“辩证施治”原则体现的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方法论。

中医药世界是一个充满思辩的世界。几味简单的药物转变剂量,加加减减,就会有不同神奇效果。比如说,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了补气方剂四君子汤,加上陈皮与半夏就成了六君子汤,而再加上构成四物汤的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就成了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再比如,许多医生开方子时头两味药都是柴胡和黄芩,问之,则曰:“小柴胡汤加减”,甚至形成所谓的“柴胡派”。就这样,历代医家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用药的相反相宜,君臣佐使,发明了许多名垂青史的方剂。    

中医药世界还是一个革故鼎新的世界。整个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继承发展,推陈出新的历史。《神农本草经》里只载有365种药物,而到明人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里,光光植物类药物就达到了881味,是前者的两倍多。清朝名医叶天士,吴鞠通等人,在《伤寒》、《内经》等经典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建立了以营气卫血辩证为核心的温病学派,填补前人在于治疗急性热性疾病的空白。

近现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使得中医药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动摇,但这也是中医药再一次转型升级的契机。经典方剂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创造了许多全新中成药剂型,胶囊型,酊剂,片剂,栓剂,适应了现代社会方便快捷的需要。滴丸剂可以通过舌头附近丰富的毛细血管壁迅速完成小分子跨膜运输,比如速效救心丸与丹参滴丸,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成药的静脉给药,借助血液循环快速到达患处,安全高效。

我家附近有一定中医馆,我特别喜欢坐在药柜前看药工抓药,药工拿到墨迹未干的方子,粗粗扫了一眼,麻利地抽出几张黄色的纸,整齐地铺好,拿出一种小杆秤,再扫一眼方子,使正式开始抓药——只见他拉开药柜,取出一把药材,放在称上,移动了几下秤砣,杠杆就已平衡——看来手法很准,抓得量不多也不少,然后再用手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到每一张黄纸上,如此反复几次,黄纸上的药材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最后药工再把纸包好,装大号塑料带——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富有美感。我常常坐在候药大厅的椅子上,呆呆地看看药工抓药,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中草药的淡淡的芳香,感受着中医药世界的奥秘。

中医药穿过历史的层层迷雾,走在了现代化的路上。中医药学的创新,不仅仅包括现代制药,生化分析与药理研究,还包括对经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解读,定位好与西医的关系,保持好中医理论的纯洁性,不被“全盘西化”。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困难重重,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医圣张仲景说过:“……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药王孙思邈也曾说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灵之疾。”正是这种悲天悯人,珍视生命的大医式人文关怀和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使得中医药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我没有出身中于中医世家,没有从小把汤头歌诀倒背如流,但从小我看到中药汤剂外用治好了外公的粮尿病足,以及前不久本地名医重用生黄芪益气生肌治好了爷爷手术伤口久久不愈以及严重的脂肪液化,我深深叹服于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为了让这项国粹发扬光大,我愿意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把自己投入到四气五味,外感内伤,七方十剂的世界里。

作者姓名:洪宁远

学校:浙江省台州黄岩中学

年级:高三

班级:14

指导老师:屠莉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