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1题】以梦为马 自在孤独(沈妍)
以梦为马 自在孤独
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波兰来客》
初读北岛的《波兰来客》,我对老刘的模棱两可嗤之以鼻。对妻不忠,难道不应该对他的人格判以死刑吗?
重读时,我为他悲哀。我还幼稚,尚不懂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情爱淡舍,但面对一个早已没有感情,平淡得只剩下柴米油盐的女人,他没有好散,面对真正爱着的房东的女儿,他只能用情人卡暗地秋波,这得是何等境界的孤独?他的世界早已布满灰尘,尘埃里,散落着酒杯掉到地面上碰撞破碎后的零星烂碴,孤独,应运而生。他在孤独与无奈中挫平了追寻梦想的棱角,只能在应付每一个日日夜夜中铸造一段沉郁的灵魂;又在强颜欢笑中打发生命中的每一个过客,赎还一缕罪恶的心绪。他的孤独,虽败犹荣。
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叹着“孤独”,无时无刻不在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的不得意,将自己负面的情绪传播得人尽皆知。他们习惯于埋怨,欣喜于在自己的花花世界里涂抹一些诙谐后戳破自己的世界,吧花花世界连同那抹诙谐撒播得到处都是。他们把自己伪装得像个抑郁症患者,假装不合群,见人便是“我好孤独,请给我安慰。”他们真的孤独吗?答案不置可否。他们生活在爱与被爱中却扮成离群索居的人以博眼球,这样的“所谓孤独”,没人在意。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见的猎鹿人,就是那以篮筐提水的人。”海子的孤独,让人为之动容,也令人叹惋。他在《在昌平的孤独》中诉说的孤独像极了被抛弃的精灵,而他,是同样需要呵护的逐梦者。“当众人齐集湖畔高声歌唱生活,我定会孤独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他的孤独又想一头被困了五百年的猛兽,失去了桎梏,他仍是浩大天地里孤独的存在。因而海子的诗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清奇的力量,那是一位诗人无助的呐喊啊!这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孤独者将他三十六摄氏度的身体交给冰冷的火车,终究逃脱这无人倾诉的世界,去天堂开始他的事业。
英国作家赫胥黎曾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孤独不是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但很少有人能完美解读这个词语。孤单不是孤独。孤单是一个人,而孤独,是没有人。
我身边似乎有一位孤独“患者”。她是我的同龄人。她并不时常一个人,相反地,她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畅聊文学,也偶尔八卦。在所有人眼中,她都是最耀眼的存在:傲人的成绩,许多大型比赛的获奖证书,精通的琴棋书画,还有讨喜的性格——典型的我们常言的“大神”。可他的孤独,湮没在无人知晓的沉寂里。她会在偌大的教室里莫名哭泣,即使周遭的环境还是普通得惹人厌倦。这或许是来自一个孤独者内心深处突然的触动,又或是驻扎在心灵最中央的无线电台被惊扰产生的隐形电磁场。孤独者的呐喊,总是在无形中给人强大的争鸣。
一支烟,燃尽茫茫长夜。一盏酒,融化破碎的梦。
“我一人独将此火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长夜。”以梦为马,驰骋长夜。晨阳将兴,自在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继而孤独。
作者姓名:沈妍
学校: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4班
指导老师:朱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