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书店--第三届新锐写手评选征文
作者:ABCDE
发布时间:2012-06-24 14:13:00
十字街头。
行人匆匆,踏起纷纷喧嚷。
往左走一会,会有一家书店。往右走一会,也有一家书店。
同样的鎏金大招牌,同样的海报张贴在玻璃窗上,同样的被风吹起一角的可供人随意浏览的报刊。
唯一不同的是,左边那家书店还出售玩具、文具,而右边那家书店则高挂着个监控录像的图像显示器。
左边那家书店里的玩具、文具似乎没有多少人问津,孤苦伶仃地沉默在阴暗的角落里,任凭灰尘贴近、积压。“想必质量也不会太好吧。”偶尔会泛起些女孩子独有的怜悯之心,“含情脉脉”地多看上它们几眼,但也从没买过用过。而一进到右边那家书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那个监控录像的图像显示器。莫不是店主把它当成迎接顾客的服务人员了?那它那个“好搭档”——监控摄像头又在哪个角落毫无动静地默默尽职工作呢?
那年夏天,迷上了小说与漫画。每天放学回家时,总会在那个十字路口纠结挣扎好一会儿——是去左边那家书店看书呢,还是到右边那家书店呢?有时甚至干脆在左边那家书店溜达一下,又到右边那家书店逛逛。然后回家就免不了爸妈的一顿训斥。
关于小说与漫画,两家书店都有着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在书店内看过长时间。恩,个体经营,可以理解。但那时我的抱怨可不少。每次窃窃地看上几分钟,正进入最佳状态,耳边忽然冒出声“对不起,不要在这里看。”把我下了个一大跳,尴尬地把书放回原处,埋着头做贼般逃出书店。一路上还没有空挡想后面的故事情节,必须仔细回想分析那个店员的语气语速,研究他是否记住了我的长相,明天还能不能到这家书店看书。两家书店都没有特定的制服,连老板有时都搞不清,更别说那些不固定的店员的胖瘦高矮了。于是你每天必须时刻提防着“便衣”的存在,防止在突然的一瞬间被抓个“人赃俱获”。每天在两个书店间“侦查”与“反侦查”,恐怕间谍潜伏也不过如此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老乞丐经常徘徊在右边那家书店周围,顶着个“鸟巢”头,背着个大布袋,手拿个白瓷杯。乞丐当然不是什么稀奇物,但他那颗坚韧不拔的心和不畏挫折的勇气却让人十分敬佩,同时也更多地让人不耐烦,甚至于让人感到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那近在咫尺的另一个世界的冷酷打碎自己所有的伪装?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每每面对那个老乞丐的紧紧追随,我也会皱着眉不自觉地逃——那么又为什么要逃避呢?逃避污秽?逃避丑陋?好像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早就抓牙舞抓地吞噬了所有人,只差一个灼伤所有人的裸露在烈阳下的确认。又也许,还是比较习惯像潘多拉一样自己去一点点揭开宝盒,在群魔乱舞后独自愤慨,然后继续若无其事地赶路,学会扯来混浊的空气包裹自己,还自欺欺人地缚上双眼,告诉自己,这是未逃出的希望?
啊,不好意思,扯得太远了。
我只是想说,我开始逐渐减少了去右边那家书店的次数。在一次被老乞丐勇夺饮料瓶,我便宁愿冒着增大“被‘便衣’识破身份”的危险的可能性,也不想再光顾右边那家书店。
再后来,学业加重,我对小说、漫画也不再那么痴迷,有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去过书店。
那次老师要求买参考书,习惯性地来到左边那书店。店里刚刚装修完毕,扩大的区域里放着崭新的书架,还没来得及放书上去。店里的那些玩具、文具还呆在原来的地方,但好像被人擦拭了一番,竟有些熠熠生辉。书店老板平静地看着几个小孩争论,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不小心出卖了他的快乐。店里还添了几张桌椅。“那是给你们看书的地方。”老板解释说。顿了顿,他又挠挠头,提醒道:“不过,漫画这类的书还是不要在店里看的好。”
绕了一圈,没有找到老师要求买的参考书。无法,只能去右边那家书店看看了。低着头,竟有些瑟瑟发抖。
令人庆幸的是,那个老乞丐似乎早已不在这片区域活动。但同时,我也略微有些惊奇地发现右边那家书店缩小了范围。虽还是那样的摆设,那样的格局,但终究狭小了些,让人有种不舒服的压抑感。书店的老板娘坐在前台,一脸平静地看着监控显示屏上单调而灰白的线条,竟有些阴森的感觉。我看了看显示器上自己的图像,又看了看外面熙熙攘攘的街头,忽然觉得不可思议,这样枯燥冰冷的机器怎么能俯瞰这样的大千世界?难道它认为它能暴露所有的丑陋虚伪?又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显示不出缤纷色彩?我忽然有种冲动,想会会这家书店的监控摄像头,好好地对着它做一番鬼脸,看看它是否会笑出声来,看看这个世界是否会驻足欣赏这一瞬的缤纷。
那本参考书我最后找到了,在右边那家书店狭窄的过道里。
又一段时间过后,一个同学偶然向我提起那两家书店。“对了,右边那家书店关门了。”“关门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我也不清楚。又好像搬到其他地方了吧。对了,听说左边那家书店又装修了,下次一起去吧!”
我有些失意的点点头。窗外,阳光灿烂,我仿佛又回到那个夏天,那个十字路口,身边行人擦肩而过,踏起满地喧囔。
有一瞬间我以为我听到那转瞬即逝的真实,但是下一秒,我又隐没在人群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