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烟花雨
作者:苏小汐
发布时间:2012-06-24 12:48:19
我知道有些人永远不必等,所以明白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
——题记
十六岁的 林徽因与二十四岁的徐志摩相遇,在世人看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可在我看来,它没有错,只是如昙花般从始至末绽在了康桥。仅是一场烟花雨,竟让两人用一生去临摹,这未必,有些悲吧?
多情的徐志摩为了林徽因曾多次挥笔洒下笔墨,所以才有《再别康桥》《偶然》等触动心弦的诗句。或许也不为过吧,她又是何等的倾城动人呢?他们的一生都是在为彼此牵挂,即使林徽因最终相守的那个人是梁思成,而徐志摩也选择默默放手与风情万种的陆小曼厮守一生。他们的感情,多半看来是唯美凄凉却是动人的。林徽因在香山静养之时,或许记挂最多亦是他吧?从俩人携手在康桥上论谈文学开始,她的心里就从未让他离开过。
所以有些多情的人啊,就想像假如没有张幼仪的存在,他们是否可以相守一生,不离则不弃?在世人看来他们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又或许他们会在一起。但正如白落梅所说的:林徽因只要相爱,不求相守。这些又怎经得起世人的如果呢?毕竟张幼仪是事实存在的,又怎能忍心去责怪这么一个温情美丽的女子?是,徐志摩对她从来没有爱,有的只是冷漠与无情。但她却为了他坚守了一生,没有怨过一次。谁能说她错了?
有人说,既然选择华丽转身,就别再深情回眸。可回忆如此美好,怎叫人不回眸?他们说,徐志摩坠机身亡是林徽因的错,若不是为了听她的学术讲座就不会辞世。其实也不全然吧,那是徐志摩的选择,或许是一场情债,到头来,用自己的生命还的一清二白。对于他,也算是一种解脱吧。他们又说,徐志摩的离世是陆小曼的错,好吧,其实我承认对陆小曼是有偏见的,但对于这种说法,我是否定的。她也为了徐付出了很多,只是她是一个性情张扬的女子,一切在她的眼里只有挥霍。可又有谁能否定她是很爱徐志摩的呢?若不爱,又何必在他离世后挥泪写下《哭摩》呢,一个人落寞的走下半生呢?好像凡事遇到了感情,谁也没有真的错与对,只有放弃与坚持。
蝴蝶飞不过沧海,谁也不忍心责怪。就像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没有真正的结局,却足以让世人为之落泪感伤。一场烟花般璀璨,却如雨般走的那么快的感情。他们曾经爱上同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所以才会选择将一切尘埃落定,各自回到自己的路途——开始不同的旅程。林徽因总是如此清醒,所以她可以那么“轻易”地认为:人生难得一从容,只愿你我,随遇而安。不像张幼仪,可以为了某个爱的人付出一生;也不像陆小曼,可以那么惊天动地从容不迫地爱一个人。她的爱像月光,需要时可以照亮你心的每个地方,但觉得不必要时,她可以收的好好的,不透露一丝光。只是因为她比谁都懂“随遇而安”这四个字的意思。
很多人都是相信命的,就如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缘匆匆来去,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拾忆之人;就如徐志摩与张幼仪奉命成婚,最终只能看徐渐行渐远的背影;就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痛痛快快爱了一场,最终落得俩人伤痕累累。或许,我也只能说或许,或许真的冥冥注定,这世间一切情爱都有因果,是债就当还,是孽就该了。不能说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只为了找一个寄托,那也是真的爱了才愿为对方付出一生的时间去守护。曾经对她许诺过的丈夫(梁思成)在她离世后也另娶他人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要活在当下”吧!
其实一直偏爱的是金岳霖。他才是真正守护了林徽因一生的人。可是对于他们俩,似乎没有过多的故事可以讲述。要说故事最多的莫过于林和徐了吧!
那样的感情固然美好,可在灯火阑珊之时,一切都该结束,而他们依旧要独自面对人世纷扰、市井繁华。想说,他们的结束也许就是那天徐志摩从她的生命中抽离,再也见不到的脸庞,意味着生死两茫茫。纵使林、张、陆这三个女子再爱徐志摩,也没有选择上天下地都跟随,或许她们还是清醒的。
当一切都找到了归际,人就不必再那么累地流浪了。这算是一个辗转后美好的结局,还是一场漂泊后的百般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