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第三届新锐写手评选征文
【白蚁,是啃木头的,多好的帆船,多好的木屋,都会被白蚁,一点一点,啃食得不再成形。】
又是老孟的课。
“课本拿出来,上《<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老孟在讲台举起课本抖了抖,然后就站到教室门口等待铃声响起。
班里多数人都在玩闹,没有在意那句话,都习惯了,老孟在课间的可有可无。初夏了,教室里闷得要命,上课就很容易犯困。
“真是的,老孟一天到晚就知道上文言文!文言文文言文!烦死了!一点味道都没有!”有人在我耳边抱怨。
老孟上文言文,真的不够精彩,拿着一本教参照本宣科翻译完了,按上面印刷的知识讲一点分析让我们抄下来,就结束了。这种混合着雨前的闷热与低飞的蚊虫的季节,总有那么几个人,课上着上着就趴下了。老孟有时候管管,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否看见。不过就算他管了,我们也都是一笑了之,做出一副对睡着的同学深表理解的样子。
“算了算了,五六十岁的人了,你还想让他怎样。”有人说。
老孟原本是不教我们班的。因为原来的老师病假,老孟就代了我们的课。
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看见门口年轻的女老师换成了一个老头,到底是有些畏惧的。毕竟教语文的男老师在这里挺罕见,而且还上了年纪,到底应该是经验丰富的。
可是老孟一开口,全班都笑了。
老孟的普通话,不标准得离谱。如果是教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就算了,可是这是语文。立即有人对老孟的语文水平产生了怀疑。
那节课就是在笑声中度过的,不是因为老孟的幽默,而是因为他怪异的口音。
从此以后的每一节课,几乎都是如此,后来也就渐渐习惯。
老孟的普通话差到什么程度?上课看着名单点名,有时大家都不知道在叫谁。过了一会儿有人反应过来慌张站起,于是明白过来的同学就爆发出一阵哄笑。老孟拼音不好,可偏偏语文作业头一道题目永远是关于拼音的,于是老孟就讲,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地讲。可是老孟讲得错误百出。“气势汹汹”被讲成“气势虚虚”,还特别强调是xū不是xiōng,渐渐地不再有人相信他的拼音。老教师拼音不好似乎是个通病,可是这样子的错误,在学生看起来似乎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以前的学生说:“讲拼音的时候,你就别听他的。”于是同学的抽屉里,都多了一本汉语字典,他讲的时候,就有人在下面翻,互相交流哪里错了。曾有人和他争论过读音,可他总是很固执,坚持已见,有些不耐,所以会有争执,有时候会事后认错,有时就忘了。估计是因为年级有些大了的关系。可他的这种固执,就立刻变成了大家的又一个笑柄。
一开始有人怀疑他,可毕竟还是有学生认为他好,认为他上课有激情,有生气。可那是上现代文的时候,可是考试究竟是重点考古文,现代文上得很少。于是渐渐地,那些为他辩护说“还好吧”的声音,也变成了攻击的声音。
当时,原来的语文老师要回来了,大家都希望老孟别来上了。可是那节语文课,大家还是失望了。老孟并不知情,还挺高心地说:“校长问我要不要教,我说,带都带了,就继续带下去吧。”听到这番话,讲台下基本都觉得特别想笑,可又无可奈何。
于是,老孟真正成为了我们的语文老师。
成为正式老师后,大家并未因此而改变对老孟的看法,相反,那些不满变本加厉起来——“喂,你看,那是我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到别的班去了呢……”很遗憾的语气;“老孟干什么呀,又不想让他教,他怎么就自己留下来了呀,真是的……”等等的。
老孟的作文课,是很少有人认真听的。或是听了几节后,就不想听了。于是做作业的做作业,看小说的看小说,吃零食的吃零食,听音乐的听音乐。偶尔有人抬头听几句,看着他,或是一边干自己的事一边像坐茶馆一样听着。这可是重点中学啊,这种大部分人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应该是很罕见的吧。
可是老孟不管。不知道他是没看见还是装作不知。反正他就是不管。期中考试,有人说他叫的两个班,语文成绩都是倒数,于是嘲笑他的人就更加多了。
可是,有人说,老孟年轻的时候,是很有才华的,是我们学校“四大才子”之一。读书的时候就颇具名气,文字水平数一数二。还听说老孟除了会读书,素质技艺方面也是没得说,音乐、绘画、书法,样样上手就来。这一点我们毫不怀疑,因为老孟上课,上着上着高兴了,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几笔,他画过兰花,是国画的感觉;画过舞女,是速写的感觉;甚至画过项羽刘邦对峙时的大致地图。虽不是正规作画工具,但技巧、形态上是绝对没得说。讲《琵琶行》的时候,老孟甚至高兴哼了首越剧,偶尔还谈起有关二胡的事。此外,老孟的书法作品,也被装裱了挂在教室墙壁上。
老孟到底应该是腹有诗书的,可是他却从未让人觉“气自华”过,不知道是因为他老了,还是兴许因为多年前那场十年浩劫的腐蚀,实在是无法再让人想象出一个偏偏才子的样子。他甚至有时显得邋遢。衣服的扣子不扣好,头发蓬起一团,乱七八糟,一下课就爱在走廊上抽烟,——估计是多年的老习惯,改不了了。长得很矮小,也无法让人把他和“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联系在一起。头脑总犯糊涂,不知多少次走错了班级。在那种情况下,几乎全班都是在嘲笑起哄的,甚至有人阴阳怪气地唱歌挽留。不过老孟似乎从未有过反应。
现在评判一个老师是讲成绩的,教不出成绩,纵使棋琴书画手到擒来,也不是人们眼中的好老师。老孟上《红楼梦》的时候挺激动的,他说:“不是为了其它考试,我上《红楼梦》肯定还要精彩些,”他竖起手指,“这些东西呀,高中三年全讲这些,都讲不完哪。”至少这一点,我还是信的。
白蚁,是啃木头的,多好的帆船,多好的木屋,都会被白蚁,一点一点,啃食得不再成形。
对于老孟来讲,什么是他的白蚁?是岁月么?时光么?是因为它蹩脚的普通话跟不上时代了吗?是我们观念里那些冷漠的评判标准吗?
老孟并不总唱什么戏,所以他的课到底还是让人觉得不够有生气。别的老师爱用幻灯片,老孟却总说:“用了这东西啊,语文的味道就没有了呀!”可是讲台下却不大高兴,总是不满的。老孟上课激动的时候,话就讲的很响,连带大幅挥手比划。于是总有人鼓掌。可是掌声的味道,到底有些怪怪的,总有些“看那老头,那么激动干嘛”的意味。别的老师上课精彩也并没有这样怪怪的掌声,而老孟从不介意,我们笑,他就傻呵呵地笑,我们鼓掌,他听不出怪味,只笑得更愉快。他说什么话,总有些人不屑一顾,有人甚至不予理睬。
他行事有些怪异,错过了一个同学在文艺汇演时的表演,而那位同学原本是向他发出过邀请的。于是他在第二天课前特意把那位同学叫出去,抱歉地笑着,说:“对不起啊我昨天有事没去看你表演,嗯……你家地址是什么?我可以自己上门去看的。”是如此诚恳的话,认认真真的抱歉,可是面前的是女生,于是就又有人觉得可笑,觉得不可思议了。
“这老头真傻。”应该是有人这么想的吧。
白蚁。
不知道老孟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少年事。应该是令人唏嘘的吧。不过他依然,是个认真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