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死亡--第三届新锐写手评选征文

作者:顏晚离_ 发布时间:2012-05-31 13:34:00

                            死亡

—— 读《顾城诗集》有感

 

 

有些伤痕,看不见摸不着,像白昼的月亮一样没有迹,但真实地存在着。

 

——题记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

首先你得知道,这是上个世纪19794月一位名叫顾城的人写的诗。那时的他们,几乎把整个青春浪费在了文革上。那是一个几乎黑暗的时代,是一个所有年轻人都迷惘的时代。寻找理想中的出路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光明是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

可见,这种无比的勇气,能带给一个人冲破黑暗的巨大力量。那么,那一代人,千千万万的企望光明的人,他们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那就将是无穷的。这首诗不是对黑暗的绝望,是对光明的向往,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宣言。

当顾城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其实他永远都只是个孩子。一个被妈妈宠坏的孩子。十二岁时,顾城随着父亲来到在文革下放的闪动海边。父亲写诗,他也写,他们把每一首自己的诗都扔进火里。火焰是我们唯一的读者,他经常这样喃喃道。

就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所有的人都以为他们是怪人。

    顾城长大后当过油漆工,木匠,翻糖工,电影绘画,商店营业员,临时工作……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些怎可能使他放弃文字,放弃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他依旧背负着几竟能压垮他的痛苦,笑着去寻找幸福。他的心像孩子一般,固执,拒绝伤害,他哎的小心翼翼,一个微笑也使他回味良久,但这个世界总是有太多的碎片刺向他,他能躲避,他总是能忍受,因为他知道,他相信,他坚信,明天就是春天了,就是春天了。他那么说,那么想,然后微笑着面对未知的挑战,可是让人猝不及防的碎片却在不经意间刺向了他最致命的地方,他可以忍受岛上的孤独,但不能忍受至爱的人李英的离去。他可以忍受贫穷但不能忍受妻子谢桦的婚外恋。

1993108日,诗人用斧头砍死自己的妻子,然后开枪自杀,世界上逃避现实的方法多的让人目不暇接无从选择,他却选择了最极端的那种,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他很脆弱。

有人说顾城疯了,我觉得他是真的绝望了。他以为,自己熬过了那么多的苦难,会得到一份完美的感情,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我该说他天真好呢,还是嘲讽世界太凄凉呢?是该惋惜诗人还是该为诗人庆幸离开了这个肮脏的世界,诗人的身份与世界格格不入,他们在绝望中挣扎,试图摆脱世俗的羁绊

真是可笑!

西川说:“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顾城游离三十七载,其实有那么些人会觉得,诗人的死看起来是有那么些壮美,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诗人和一颗痛苦的心灵,倘佯在他的世界里,干净,快乐,又忧伤。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早已没有了诗人,有的只是写诗的人。这真是一种悲哀,如果诗人的离去带走了一个时代,那么他们的离去却永远带不走那些绝望的心灵,理想,现实,是诗人必须面对的最深刻的痛。诗人的世界永远都那么灿烂,存在着其他人无法涉及的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