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墨守成规--第三届新锐写手评选征文
对抗墨守成规
风波始起,源于涂鸦者对杜老的万能化、亲民化,与杜老后代尊重先人的美好意愿。
争执不下,莫过于将之放大,我们看到娱乐精神与民族象征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沐浴历史风雨、千年不倒的诗圣形象,他代表了被国人渐渐冷淡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是网民涂鸦杜甫以娱乐大众,却颇有亵渎民族象征之嫌。有志之士急切呼吁国人:莫忘根,民族精神不可灭!依鄙人愚见,这次风波与忘却历史财富没半毛钱关系,借杜老华诞庆贺之际,我们关注他,为他作画,是不忘本的体现;再者,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记住这伟大的诗人,又何尝不可?
往大了说,也许这里面是创新精神与对创新缺乏包容心的社会之间的矛盾。
让我们看看争议的根源——有人担心网民的“无聊”亵渎诗圣,其实,即使没有参与这场轰轰烈烈的游戏,我深知涂鸦者之一便是我自己。因为我们一样以童心为笔,小为娱乐自己、大为娱乐他人而作画。毫无不尊重之意,更莫提亵渎之心。这场风波,明明有答案明了的回应,仍止不住悠悠众口的争议。本质显而易见。
看到课本里过于单调无聊的头像画,管他是圣贤大仙、张三李四,年轻人拿起笔涂涂画画,是极其自然的举动,众人皆有过此般尝试,加入想法更是创造力的体现。若连此事都要加以批判,限制的难道仅是对圣贤的“侮辱”?还有一代人的想象力和创新的勇气——上课一丝不苟,课本一尘不染,手无一技之长的一代人。
娱乐大众精神是创新的来源:美国科幻小说以娱乐读者为目的,没有被谴责脱离实际,反而成了现代高端科技的预言者。这本该是一个自由创作、价值多元的时代,而那些纳米级尺寸的包容网,却要将充满活力的生命勒得喘不过气来。这不仅是恶搞与传统之间的矛盾,更是一场精神自由与墨守成规之间的对抗。
当创新在这个社会难有立足之地,当一根根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指头要被掰成以统一姿势握笔的茧手,钢琴上看似优雅却没有灵魂的“灵动之手”,即使我们坚定地望向祖国的未来——瞳孔里,没有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