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君羽所阅之书
《苏菲世界》:起初看这本书的本意是装B。结果看着看着自己陷了进去,成就一个B,两个B。就是这本书造就了我的2B人生,是我的一切起点。
《许三观卖血记》:屌毛生的比眉毛晚,长的却比眉毛长。许三观都在追求平等,最后发现自己追求的就是个屁。说不出的感受,整本书不压抑只有淡淡的悲伤与幽默下的爪牙。淡淡的。属于余华特殊的悲伤。
《兄弟(全)》余华的书当中,最让我震撼难受的还是这本。文革时期的生活与兄弟分离。余华的书都有一种……荒谬的幽默?词穷。上半部可以独算作经典,我想,《塞万提斯》也不过如此。
《活着》小学三年级看了曹文轩的所有作品,挺感动的。现在初三看看余华的,有一种悲伤,不属于悲观的悲伤。挺悲怆,这本《活着》,告诉了我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活命。就跟苏格拉底说的,有的认为吃饭而活,有的人活着为了吃饭。 伟大在这本书面前,也不值一提,显得卑微。
《黄金时代》不穿短裤,走在大街上,发现自已的阴囊就这样吊着;穿着短裤,走在大街上,发现自己的阴囊被内裤勒着。男人活的样子无非就是穿着内裤与没穿内裤。在吊死与勒死之间徘徊,没有蕾丝。 流氓的语言文字,深受感染啊……文革风的都这样吗?独特的魅力与文字。哦,是先锋文学!
《世事如烟》词穷了。
韩寒诸多书籍除了啥洪水猛兽跟《零下一度》没看之外,别的都看了,《像少年啦飞驰》没啥感觉吧,《他的国》是最值得推敲的,《长安乱》是符合我口味的,《1988》淡淡的悲伤,《三重门》越看越乏味,《青春》唯一让我激动的就是封面的“这一代年轻的希望在哪”妈的,希望肯定是我……口粗了。《毒》《草》是蹲坑书。
《李可乐系列》,这是真正的流氓文字了,荒唐,荒唐的现实人心,照兔子叔说,这看似经典实则粗鄙的文字,实在不属于黑幽默。本我一直认为李承鹏跟韩寒都是黑幽默作家……现在想来,半径八两吧。
《秦腔》平平淡淡的,很吸引人,引生。
《浮士德》只记得那句“啊!生活!是多么美好!”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生存空虚说》《论道德体系》《小逻辑》《法哲学原理》都只是被憋慌的时候看的,我想说,哲学这东西,他妈高雅了,我这种粗俗的人,粗俗的灵魂,深入不了。
《中国文人俏皮话》任何一句话都能让我浮想联翩,很经典!
《围城》钱老作品,不多说!
《胡适文存》,《一念一笑》至今还放在床头柜!
《史铁生精选》(印象深刻的就什么残疾女人的那篇,还有《我与地坛》《昼信基督夜信佛》)必读系列,说不出的伟大。
应当是我看书过于草率,草草的翻阅,对于自己有兴趣的则是慢慢翻(流氓文字那种),一年前看的李可乐系列仍记忆犹存,正儿八经的我实在是受不了……咳咳。
《第二十二条军规》,看了这本书有点……迷茫了?兔子叔说的黑幽默,跟韩寒的不是挺相似的吗?韩寒的又跟李承鹏挺接近的嘛……咳咳,翻得有点快了,还得继续细细评味啊!
《了不起的盖茨比》《情人》《洛丽塔》《挪威的森林》《伊豆的舞女》《雪国》《麦田里的守望者》《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都不是很符合我的口味……恩,认真的翻过几页,而后就罢了。
《徐志摩文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猛虎集》,当年……其实也不过半年前,刚开始写作,就老看揣摩徐志摩还有林徽因的诗句,然后写下来……
早期被学长说诗人,我一直纳闷,然后了然:我写的都是抒情啊!
《沉思录》床头柜丛书,不过挺久没看了,记得只看到“理性的灵魂”开头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