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幽兰开花一次机会--第三届新锐写手评选征文
给幽兰开花一次机会
——读《空谷幽兰》有感
平阳鳌江五中 八年(3)班 郑王树
兰花盛于空谷的幽静中,透过几千年厚重的历史,那罗盘般的花瓣,让人有读不懂的深意与肃穆。
何不用肃穆的灵魂,来泡一杯春色?
终南山上,竹雨缤纷,落英翩翩,绿波荡漾,浮萍依附在池塘面上,倒也逊了几分姿色。
路经兰花的圣地,粉红的花瓣透过“气”“色”“神”“韵”的四清,兀自拥簇在了朝圣路上,顺手拾一瓣鲜红的幽兰,芳香逸过了本色,余香袅袅,萦绕在终南山间。
倚于凉亭,置幽兰于茶水中,弥漫的芳香蕴着茶味,如怒放的红莲。
呷之,兰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放眼亭外,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尽现深浅各异的绿,匍匐于万绿丛中,追寻兰花怒放的内涵。
收起目光,自望一眼,使悟如兰三道:
一道:苦若生命;
二道:甜若爱情;
三道:淡似微风。
真应了佛门中的勘破、放下、自在。也有三比:或茶、或诗、或禅。或是人生三境界:返璞归真、至明至净、了然超脱。
阳光杲杲地发光,罩在兰花上,给幽兰开花的一次机会。
拂去尘埃的幽兰清扫心灵的花径,眼中的绿意就萌生出了精神的诗意,幽兰便盛在茶道中,愈加涣散,却走精魂的所在。。
“采兰凉亭下,悠然见南山。”
兰花正因为有了春天给予,兰花才它的一次机会,使它动力和希望,在芳华如梦的阳春三月,盛开的愈加绚丽,献给自己曾经拼搏的岁月。
遥想山顶,故而登高,聊以致兴,赋诗一首:
幽兰映一经,
赋比残留兴。
轮回诗三百,
风雅颂失青。
比尔·波特以心的维度,仰视禅宗的倩影,倾听它渐行渐远的跫音,韶华飞逝,是那悸动的情愫,而禅素便给予了比尔·波特一次归的机会,寻觅终南山上归隐的道士。
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超脱给予了比尔·波特寻觅的机会,或是“知悉大地有情,觉悟无常苦空,万法了不可得”的怡然给予了比尔·波特追寻的机会。以让他特有着皈依的信念,向着自己的朝圣路,贯彻禅宗的本质,追寻开花的途径。
在追寻禅的路途中,可能身上背着的行囊会很重, “任重而道远”,唯有超然物外的解脱,才能更好从红尘世俗中得以解脱,阴蔽在繁盛的浓荫下。
佛说:世上本无菩提。
道说:世上本无禅素。
禅宗问:何为兰花的生命所在?
比尔·波特答:花的生命所在便是怒放。
他在雾气氤氲的季节,涉足终南山,正因为心中固有的一份渴望,渴望能与禅宗用尽全部的力量撑起一片净土,走出那比掌心高出一度的境界。
怀念禅宗六祖,菩提一偈:
“菩提本无树,
明净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心灵的种子发芽了,便能长草,生花。
或许,比尔·波特的追求正是兰花的渴望吧。他们虽有各自的朝圣路,却都执有智慧与静虑的期盼,向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安静地栖息在终南山的某个角落,即使无人欣赏,他们也默默的开花,因为:是花就要开放,作为一朵花,应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奋斗,成为菩提中的一份子。
于是想起《诗经》中一篇对终南山表达敬意的祈祷文: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
是为感。
2012.4.15于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