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第三届新锐写手评选征文
疯子
“再闹,海子就来了!”孩子一下子怔住,缓缓抬起头,大眼睛中显出深深的恐惧。孩子噩梦中总会出现鬼魂般的人物,但他是活生生的。他是个疯子,乱发披肩,脸上满布着深深的疤痕,语无伦次,丑陋而粗暴。很难想像,其实他是乡下的第一位大学生,是给贫困的村子带来荣誉与希望的第一人。
〈一〉
意气风发的青年回到家乡,想要给这个地方添上富饶。他做了两年教师,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女儿。
然而,平静的背后就是这样。
“一个大学生能不能有点儿志气?”女人的声音尖锐刺耳,“整天当个臭教书匠有人么用,我嫁给你不是为了在乡下种田的!”女人收拾了所有值钱的家当,用破旧的手帕擦拭着眼泪,以近乎撕心裂肺的声音道:“我不要她,她和你一样,都是没用的废人。”女人头也不回就舍弃了他的女儿,狠心地离开了。昏暗的小屋子里,还剩下安静,从头至尾一言不发的男人,以及被暴躁的母亲吓坏的女儿,她的脸上,还印着泪痕。
消息总是传播的很快,村里人都看到了这幅景象:屋子里杂乱不堪,碎了一地的瓶罐,撕破的衣裳,一片废墟。坐在那的男人依然一动不动,饿了整夜女儿的哭声都让他无动于衷。老人们拍拍他的肩膀,无奈的摇摇头,都带着习以为常的叹息一个个离开。男人逐渐抬起头,面目狰狞,突然狂笑了起来,跑了出去,村人都吓坏了。不久他就回来了,但是全身满是伤口,面容悚然。后来,大学生就销声匿迹了。知情的人知晓男人受不了打击至疯,而还有一些人则以为他听了妻子的话,开始嫌弃乡下,到城市谋生了。
而那时,人们谈起他就不那么光荣了,久而久之,,也不记得他的全名。或许,像他那样的傻子,无论过去多么风光,人们也不需要记住它了。因为,他只需要海子这个称呼,他已不能承载人们的希望了。村子里多了一个疯子,甚至是一个悲哀的消息。
〈二〉
我的爷爷是接济过他的,他会以尊重的态度面对海子,请他上餐桌吃饭,尽管他会吓坏我的叔伯父亲。而那时,他仿佛有些正常了,他从不在餐桌上大闹,也许他会明白别人的好意。几天后的家门口,排满了新鲜的萝卜青菜。爷爷正好奇是谁放的的时候,随之是被偷人家追来。
“那个傻子,在田里拔了就跑。”有些人很气愤。
“你给他吃饭,他还记得你,他这是要报答你呢。”又有人说道。
从那天开始,爷爷更尊重海子了。也许他认为,懂得报恩的人是最有人性的。从这一点看,人与疯子,有时候是可以相比的,甚至,人还丝毫未占优势。
〈三〉
海子的完全疯是从这里开始的。
他总扛着一副扁担,前面挑着他面黄肌瘦的女儿,后面放着人们施舍的馒头菜饭。这时,人们开始为她女儿的生活担忧,她已经四岁却一句话都不会说,不能让女儿也变成爸爸那样的疯子。
于是,一个下午,海子在田里拔草的时候,女孩正静静的坐在田垄上,乡亲偷偷抱走了女孩。然而,当海子发现女儿不见了,他发了疯似的到处乱窜、挠头、狂叫……原来神志不清的人依然会惦记着他的挚爱,即使他不能给她平常孩子的生活,但也在保护她了,不是吗?
当他再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他不会吃饭,不会说话,不会穿衣,没有人愿意他接近自己。不久,他就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生或死。
这是父亲告诉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每当说起他时,父亲总会用一声长长的叹息来结束整件事。父亲是不觉得海子疯的,起码在妻子离开的时候,他没有。父亲还同“疯”后的海子说过话,很理智,条理清楚。而我也很相信,他是在装傻,他是想逃避,他愿意选择迷失,而这就是最好的发泄方式。
人生如戏,却只能当事人自己体验才会感受其中最深的情感。我们所谓的痛苦,其实相比之下,只是微乎其微。但又有多少人,愿意选择真实,选择对自己“残忍”?这样一来,又有多少人对自己是不残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