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第三届新锐写手评选征文
这篇文章本来是看到本次比赛那些刷点击刷回复的人所写的,并且在不少人的评论中都作出了相应的“吐槽”。当时即兴就写了这篇文章,如今复看那些对我的回复,不禁感到文章写的委实太过断章取义,有管中窥豹的嫌疑。但是如今不想再改,任何一篇有文采的文章都会招来社会的舆论,不管人家是捧你或者诋毁你,其实这些都是为你炒作,你还免费得到了好处。范冰冰在代言诺基亚N9的广告里有一句话“我受的住多大诋毁,就经得住多大赞美。”并且在最后还打出了“不跟随”的口号,我想很多人都是冲这句话和所谓的个性去买的,不管什么人这样做也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人家的自由,我经常也会去追寻这样的个性。不管任何的一篇文章诞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文章相应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社会现象,写作者只是将自己所说的话所记录下来。文人自古就没有多大实际能力,“以笔代刀”也是舆论对少数写作者的一种吹捧。任何人都有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所争取的权力,包括文人。
中国的某些东西已经开始逐渐的利益化,特别是牵扯到一个人的名气以及利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得到不断刷屏的作者以及不知道是不是五毛的灌水,很可能那些ID迥异,评论各一的段落均出自于同一作者之手,这些作者其实都是时不时就写一些颇具争议的段落,然后再申请几个ID不断讨论,目的其实很单纯就是想用来提高自己文章的人气度和关注度。这样的作者其实很辛苦,又要写自己的文章还要想好怎样控制舆论的导向并且还要在公映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哪里首映在什么时候首映,就好比一部自编、自导、自演、自发布、自审核、自售票、自观看、自评论的电影,有时候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的观众进来看看,看到里面骂的这么精彩就忍不住来上几句,但无奈再高明的作家或导演也想象不出这些观众会说些什么,有时候不明真相的观众会时不时的来一句“吵啥呢”或者“说啥呢”,这就一下打乱了人家好不容易打好的算盘,好比人家打架打的真爽正要抄起刀来干,你突然闯进去说这刀其实是玩具刀,一碰就会碎,还不如大家停下来坐在电视机前看喜羊羊来唱唱《我是一个粉刷匠》。其实这就是不厚道,但人家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你把文章发上来肯定是想让人家看你把电影拍出来肯定是想带来一定的影响,不然你自己在这里演独角戏是为了什么还不如自己回家抱孩子去。但是你这样一来把人家好不容易酝酿起来的情绪就给破坏了就好比破坏的一出好戏,总是看戏的爽演戏的惨,这就是中国足球为什么总被娱乐的原因。其实从前这些事情还好,都是一些到了中年却碌碌无为突然觉得应该在老之前火一把的人,这些人往往都没有实学,有实学的人要么早已成名要么就不屑于名,而少年往往还在课堂毒害他人或者被他人毒害。这就是一个比较秩序良好的社会。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里有“中国人的精神是绅士性”的说法。辜鸿铭是有远见的,可见中国人的精神其实一直并无大改,但中国却在时代的推进中改变,就好比一个人在河边走路,鞋子肯定会湿但也不至于走到河里,中国人亦是如此,所以你常常可以在街上看到没有人扶一个路上摔倒的老人,有也是要旁人证明,公交车上经常会有穿着校服的中学生搂搂抱抱互相亲吻。后者是所谓的向开放的西方的学习,而前者则并未学习而是自己前进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就像假如现在要看看过去几十年的中国是怎么样就可以瞧瞧朝鲜是怎么样的。
中国之国事之于少年,也大多为妄言。就算你是少年韩寒抑或者鲁迅也大多始于言语而止于行动。中国的命运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之所以愤青不值一提是因为愤青的数量足够多,有权的人足够少而受到尊重。很多批判的文章也只是为了宣泄,含沙射影的骂人讽刺人人都会,而真正付诸于行动的却少的可怜。虚伪的人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可能刚刚在这里骂完体制,等会就出现在央视歌颂祖国。更多的人把这个认为是理想和现实的区别,但你可以在现实里仰望理想却不能在事实里糟蹋你刚刚瞭望过的未来,就好比你刚刚在你女朋友面前夸她漂亮却在背后骂她婊子一样。
大部分中学生其实是没有意识的。在中国的大环境里你只能顺从而不能反抗就像是一块违背物理学的海绵,你越用力按它就越往里缩,永远也不会反抗你,但是偶尔碰到几块正常的海绵,把它丢到水里也就永远神气不起来,把它拾起来再放到阳光晒也就像之前的海绵失去弹性,成为大众的一部分。如果毛泽东看到了,估计也会收回原来说的话。这就压制了很多青年人的思维,外国人说中国人总是缺乏创意也是合理之中了。
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高低其实决定了一个国家里文人于社会上身份的高低。粗俗的社会里永远喜欢粗俗的事情,你来一个高雅的就好比一只吃惯屎的狗见到骨头反而不敢吃要嗅嗅一样,运气差的甚至还要把骨头丢掉继续去吞屎。文人在社会上并无价值,更多的文人也只是凭借着热爱和理想而继续的写作,有时候仅仅作为人文关怀的身份出现。粗俗的人永远都喜欢金钱但不粗俗的人往往没有发言权,这就是为什么商业在中国这么盛行的原因。
很多的人其实都在说中国要实现民主而不仅仅只是“人治”,文人以及学者又是作为了排头兵。毛泽东作为领袖击败了国民党也是一次成功的暴力革命,只是在21世纪又出现了捷克的“天鹅绒革命”,但是一次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事情却不会在同一个世界所发生,革命肯定会有风险,风险就会带来很多生活的不安稳,但是不革命看看却不知道生活会不会过的更好,这就是一个矛盾主义,但是人总是很想安分特别是现在过的也不尽然差。革命的都是亡命之徒,而亡命之徒本身也就没有命。
文章写到这里也就失去了最先想写的初衷,就好比想吃藕片却意外扯出一整条藕丝一样。韩寒在新概念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杯中窥人》,初二的时候初看觉得颇有文采,思想也无比透彻。但是如今看得多了也觉得并无特长之处,也好比两个恋人之间永远只是刚刚开始认识恋爱的时候最好,过的多了看的多也失去了原先的未知,也便“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了。”这篇文章其实很像韩寒的《杯中窥人》,我也一直想向他靠近,但是两篇的性质却不相同尽然,于杯外看杯中的纸团肯定会有折射的缘故,用管窥豹即使用管子扫过豹子全身也仅仅窥得一斑点,永远识不了大体,特别是还在你怀疑这是不是真的是一头豹子之前。社会会给予我们很多诱惑,特别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刚开始还是严于律己的纸团但是触到社会这浑水也会自然的展开。更多的时候这也是真正的成长。少年们渴望寻找到方向,找到方向便不可限量,只是所谓的方向不是东南西北而是三百六十度中的一度。十五岁的自己有时候都能望见五十岁的自己,不为了未来奋斗你还能做些什么?刷屏灌水的五毛们都仅仅只是这个世界的俘虏品,不会多你一个也不会少你一个。向世界妥协却不能向未来妥协,未来对你来说还是无比美好充满希望的,尽管吗对世界充满失望但是你还要对生活充满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