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们你们就没有发现吗!!!
为什么它叫做发现?
好吧,我表示这是一句废话。
发现一:《中学生天地》里面很多孩子们的文章格式雷同。
①.歌颂师生情、同学情、父母情是好事。可是除了标题比较吸引人以外。其他的组织语言都是雷同啊亲。
师生情、同学情、父母情。永远都离不开的格式。
XXXXX ←(小标题)
他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样。
XXXXX ←(还是小标题)
刚离开,她出现了。怎么样怎么样。
XXXXX ←(依旧是小标题)
后来......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怎么样。
小编们,我们很多同学看见这样的文体。立马跳开直接去看漫画了。
一律觉得每期都是这样的文体,每期都离不开。
除了“拍脑瓜”、“开心校园”和发现栏目。涉及到文章的,没几个知道写了什么的。
发现二: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区总是这几片。
②我表示,很赞同小编们给各个学校的孩子们写文章展示的平台。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杭州的?偶尔离开了这些地区来展示的孩子就都是其他的内容里的活动了。
为数不多的几个地区是衢州、湖州什么的。
其实会写文章的孩子很多,想表达自己的孩子也很多。
为什么小编们不发出号召给浙江省所有地区都来个大合集呢。每个地区的都试着象征性的抽几篇。
不是杭州XXX中学、就是杭州XXX中学。
发现三:没有栏目的名称敢叫:“大胆”。
③孩子们提交的文章离不开亲人、朋友和老师。
为什么不开设一个栏目每期只要有一篇很个性、很大胆、然后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呢。
好像现在的孩子们都比较开放吧。学校已经包裹不住他们了。他们很多甚至都跳出了学校。
虽然我个人也讨厌玛丽苏,小白体,各种病症,各种自杀,各种死亡。
虽然郭敬明的文章已经扎根在这个时代成了一种“无尽死伤说不尽,各种剧情都用透”的存在。
但是,总有孩子不是那么喜欢这种的框架吧。
总有孩子会是另一种清新的存在吧。
或许不是很成熟很深沉,但至少出个关注广角的“小韩寒”“小沈石溪”“小余秋雨”等也不错不是么。
很多文体、素材、内容都值得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中学生天地》来欣赏、借鉴、模仿。
发现没有,我从头到尾都是对文章的这块在吐槽。
其实除了文章这一块我表示不是很好以外。其他的内容还是很棒的。
这本名杂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成果和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它能做到今天可见它的版块是有值得存在的价值的。不完美是可以不断修饰的。
(PS:以上只是个人的见解。反对我的亲们,千万不要爆粗口。因为这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炸毛的。)
我表示我文章写得不怎么样,我自己先承认了。千万别拿我说话,因为我只是个传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