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读斯特林堡《半张纸》--第三届新锐写手评选征文
关于幸福
——读斯特林堡《半张纸》
嘉兴一中204班 许晓冬
当我读完这篇仅有1500字的小说的时候,老师课上的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中萦绕不去:那个男主人公,“他”幸福吗?
他有过稳定的工作,他有过动人的恋情,他的订婚典礼一定很盛大,他婚后的日子必然很幸福。小两口很甜蜜,他们曾携手一起去看歌剧,他们会在看好歌剧后在余晖中挽手归家,他们相偎相依惹人羡慕,然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然后,他从云端跌落谷底。
这该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痛啊!一个曾经最圆满最幸福的家庭顿时变得支离破碎,两年多的幸福与不幸,快乐与苦痛,一个个记忆的碎片统统凝结在这半张纸上在两分钟内向他袭来,那么汹涌,那么迅疾……当他的脑中被一个个记忆碎片占满之后,当他将这张小纸仔细折好放到胸前的口袋之后,他,幸福吗?
什么叫幸福呢?我认为,现时的快乐不能称作幸福,现时的苦难也不能称作幸福。
我突然想到周国平,想到他的女儿妞妞。妞妞只活了一岁半,周国平与妞妞相处也只有这样十八个月的时间。出生后不久,他就被医生告知妞妞患有绝症。他在是否要给妞妞做手术间徘徊。是让妞妞做好手术,成为一个永世的盲人,还是让妞妞在懵懂混沌尚不知生命为何物之时离去?周国平的这种踌躇贯穿了整本书,也贯穿了妞妞的整个人生。在妞妞陪伴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周国平经历了人生至大之幸福——听见妞妞学会的第一个词是“爸爸”;他也经历了人生至黑暗之苦痛——眼见着妞妞的身体一日日地残损,眼见着妞妞的灵魂一日日地消亡……
他在妞妞去世后曾陷入无限的自责与悔恨,如果没有给雨儿(妞妞母亲)照X光,如果没有给妞妞请那些神鬼道士,如果……可是再多的“如果”也是没用。 那这段日子该如何定义呢?幸福或是不幸难道是明晰的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的吗?当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写出《妞妞》这本“不问任何意义的书”,我想他心中已有了一个见解。幸福或是不幸并非是现时就可以下的定义,而应当是“再过几年,你且看它”的那种敞亮与透彻。诚然,这是周国平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然而在这本《妞妞》之中,我看到的是,他对妞妞的无限追忆和对拥有妞妞的那段时光的无限怀念。
是的,我们无权重新选择人生,重新选择人生也毫无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接受,默默珍惜。前方是阳光明媚,我们自然走得轻快惬意;而即便前方是狂风暴雨,我们要做的也应当是微微一笑,平静向前。周国平在书中写道:“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人只要不被打到,人只要学会接受和珍惜,人就是幸福的,人生之路就可以继续前行。
所以我觉得,“他”应该是幸福的。本文的作者斯特林堡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尤金·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曾对斯特林堡致以最高的礼赞。斯特林堡早年丧母,童年是在继母的黑暗虐待下度过的。他的三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这不能不说是他创作《半张纸》的一个缘由。他终生忧郁,在人生的末年精神失常而发疯,所以有人说他的一生都是在不幸之中度过的。然而《半张纸》中那种对人生细微幸福的渴求与敏感,那种在不幸的混沌之中的异乎寻常的冷静,让我似乎触碰到了这个伟大的戏剧家的内心——在阴暗的角落中瑟缩,却无比渴望着置他于死的光明!
小说是这样结尾的:“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斯特林堡默默接受着上帝给予他的一切:快乐或是苦痛,他珍惜每一丝快乐,平静对待着每一丝的苦痛——他在人生末段发疯,然而对他而言,这为什么不能说是一种至大的幸福呢?
“他”是幸福的,他拥有过许许多多,他曾经到过人生幸福的云端,但他必须得接受命运的安排,当他的大脑在两分钟内被碎片塞满,当他在这半张纸上得到人生的明悟从而骄傲地抬头,这不就是人生的幸福嘛!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外头突然刮起了大风,不知怎么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狂风卷集着乌云”时出现的那只海燕,那声嘹亮的呼喊;浮现出了辛格笔下的“傻瓜”吉姆佩尔,那种大智若愚的明悟;浮现出了澳大利亚的那个没有四肢却似乎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的尼克胡哲;浮现出了那个坐在轮椅上写下《病隙碎笔》的史铁生……哦,对了,斯特林堡说:“人活着必遭蹂躏。”
他是幸福的,他们都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幸福的,一切都是幸福的。
面对幸福,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和接受。
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