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的诞生:从郑钦文身上学到了什么

点击上方蓝字 中学生天地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在近日的美网女单1/8决赛,郑钦文2-1战胜维基奇,顺利晋级美网八强。
赛后,郑钦文通过微博分享了自己的心情: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八强✨

“‘Queen Wen’这个词,我实至名归。”
从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斯维亚泰克,成为首位闯入奥运女网单打决赛的中国选手那一刻起,郑钦文的张扬野心、自信与敢言便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她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与战术的胜利,更是信念与精神的彰显。
赛场上的郑钦文,裙角飞扬但肌肉线条分明,每一球都充满力量。

“我确实很累了,但如果现在你让我再为国苦战 3 小时,我会立刻握拍上阵的。”她带着对国家的爱,打破过往失败的牢笼,成为当之无愧的女王(Queen Wen)。
努力与自律
职业网球运动员成名前的路极其艰难,淘汰的残酷性令人咋舌,而微薄的收入往往难以支撑高昂的训练与参赛费用,其间交织着无尽的焦虑与深刻的孤独感。没有人知道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之后,究竟是否能抓住渺茫的成功机会。
郑钦文的成功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自律。她的教练余丽桥曾评价道:“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输,很拼,每天都要训练 6 个多小时。”
无论是训练时的挥汗如雨,还是场下对饮食的严格把控,郑钦文都深知,硬实力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她明白,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无法在激烈的网坛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她的每一场胜利,都是对平时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都是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真理的生动诠释。

“当你不想进步的那一刻,你慢慢地就会滑下去,被其他人击败。这就是网球很美好的地方之一。因为大家都会去学习你,都会去研究如何打败你,如果你不进步就相当于在慢慢地后退。”
信念与自驱力
郑钦文在球场上被称作“Fire”(火),这一称号不仅贴切地描绘了她如火般炽热的性格,更完美诠释了她在球场上那势不可挡、勇猛无畏的球风。
35℃的高温天气下,连续三天三场鏖战。郑钦文感慨身体已到达极限,但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她。“虽然我很累,却感觉可以继续打,即使现在让我为我的国家再打三个小时我仍然愿意再来一次!”

在郑钦文身上,有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始终保持对目标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让她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脱颖而出。“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之人。”这句话在郑钦文身上无比适用。
心态和专注
体育竞技的精髓之一,便是对心态的较量。那些能够全身心沉浸于比赛之中,不为外界纷扰所动,专注于打好每一个球的运动员,往往能笑到最后,赢得胜利。
在赛场上,郑钦文总能保持冷静的心态和高度的专注力。她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专注于每一个球、每一次击球。这种心态和专注力,让她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创造奇迹。

正如她说的那样:“咱们不要去想结果,打比赛的时候不要去想未来的事情,如果我赢了会怎么样,如果我输了大家会怎么说我。这不对,你只能活在当下,你拿起网球拍打球的时刻,即使你输了一分,你也回不到这一分之前。你也回不到过去,你也去不到未来,所以你的脑袋就只能专注于现在这个地方,当思想专注到现在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发现打出来的球是最精彩的时候。”
心理暗示
在上半年温网的赛前采访中,郑钦文自信表示“I don't care who I'm playing against.(我不在乎我的对手是谁。)”,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自大文”成为了网友给她打上的标签,在备战奥运之际,她还在不断遭受“傲气配不上实力”的质疑。
面对外界的种种压力与质疑,郑钦文以行动证明了自己。21岁的郑钦文成为了首个获得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的亚洲运动员。用双手把众人的嘲笑拍的粉碎。她以非凡的成就,有力地回应了所有的嘲笑与质疑,用实际行动将那些负面声音一一击碎。
“我非常喜欢赢和输都掌控在自己手里的那种感觉”“即便是在失败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女王般的发言,展现着她的野心。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自我对话,平和上场。善于使用心理暗示密切相关。她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增强自信,缓解紧张情绪。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使她在本届奥运会超高强度的连续作战中依然能够发挥出色。


来源/央视新闻、《面对面》采访
排版 / 陈艳艳
编辑 / 沈怡清
监制 / 张利利
”
100万青少年读过的职业故事,
来自12年连载超人气职业规划专栏;
60多个热门专业的重要资讯,
33所知名高校的优秀教师专访。
这是一本
为每一个充满好奇、心怀梦想的青少年
倾力打造的职业故事书,
“陪你敲开未来的门,
看见人生的多种可能。”


欢迎扫码购书~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中学生天地
新浪微博 | @中学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