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真的是文章作者所想吗?

作者:郑璐瑶 编辑:沈怡清 发布时间:2024-06-28 10:27:26



小绿小绿要效率

为什么有些作家的无心之作

会得到读者极高的评价?语文阅读题常把文章立意描述得宏大高深,有些作家后来还会出面否定题目的答案,我们到底该怎么看阅读题呢?


本期大咖

荆 亚 平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曾提出一个很有名的理论—“作者之死”,指作品完成后,作者就再也无法主宰自己的作品,作品的解释权从此交给了那些阅读它的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是评论家的深度阐释,还是语文试卷出题人的考查意图、答题学生的个人理解,甚至是作家自己对作品的体会,哪怕他们彼此之间互不认同对方的判断,其实都共同成就了该作品主题意蕴的多重性


客观来说,每一种观点和看法只要能充分证明、自圆其说,就都是对作品意蕴的丰,无所谓对错。

但是如果作品被作为题目用来考试,就不可避免地会以公平的名义设置一个或宽泛、或严格的标准答案。


这样的答案展示的只是出题人的考查意图和他对作品的理解,却需要大家努力揣摩并趋近。显然,这是对作品意蕴的窄化和凝固


作为一个也曾经为此困惑的过来人,我的经验是,把自由赏析和考试分开。


自由赏析时尽可以充分尊重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考试时则需尽可能根据本阶段学习的重点,分析出题人的考查重心,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尽量贴近标准答案


END

本文刊登于《中学生天地》(初中版)2024年5月刊

设计排版:麦远荧

责任编辑:沈怡清

审       核:徐寅超



0

文章评论

提交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