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 | 妈!这是我的人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MMARY
此版面截取自《中学生天地》高中版2024年5月刊,更多亲子沟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本刊专题《咱有话好好说》。
编辑语
在策划“亲子沟通”专题的时候,偶然翻到了王食欲写的书籍——《妈,这是我的人生》,标题有很多种理解方式,可能是一种强调,是一种边界的明确,也有可能是平静的表达。无论是哪语境境,这句话都明显是在和母亲沟通。
抱着好奇与探索,我走进了王食欲的“生活”,其间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是她和母亲各执笔一章,书写其上学时代里的种种过往。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被学习成绩、教育环境裹挟着往前走的孩子,更看到了一位母亲的形象:深爱但忧虑,深谋但无助。
现在,我们常常把原生家庭的无力与愤恨摆到谈论区域之内,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的能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成为有力量的人,提取爱的能量,勇敢做自己。
Q
中=中学生天地
A
王=王食欲(作者、自媒体人,出版《妈!这是我的人生》《我在美国做交换生》《妻子是制片人》《生活没有太多眼前的苟且》《潜龙在野:北宋末年大瘟疫》,曾拍摄尘肺病纪录片《不能呼吸的痛》)
01
中:您的妈妈虽然很尊重您,但还是做了很多违背您意愿的事情,比如取消了古筝、绘画的培训,不同意休学写作,停了艺考的补习等,您认为她是强势的妈妈吗?对她当时的决定您有什么感受?
王:大多数时候,我能理解妈妈的选择,所以她也算不上强势。所有的补习班、培训课,费用高昂,而我妈又掌控着经济大权,所以她能掌握主动权。但如果我主动要报补习班,自己选择更好的老师,她都是支持的。高三的时候,我突然决定要去北京电影学院,要去上艺考培训班,一开始妈妈也给我付了培训费,但后来她又不乐意了,我也觉得自己已经被“师父领进门”了,所以我选择以自学为主。父母的强势一般都在一些小事上,无伤大雅,大多
数时候我会坚持自己的选择,他们不支持,但也不会阻挠。
02
中:您从择补习班、择校到择业,整个过程都体现了很强的自主性,在您的成长经历中,您的内驱力来自哪里呢?
王:我的内驱力来自外部环境。在我经历小升初的挫折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北京升学竞争的严酷。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一旦任何一方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孩子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这样的付出与努力便成了徒劳。
因此,我开始深入思考如何搞懂择校的复杂门道。相较之下,中考的公平性要高得多,一份考卷就能决定一切。我期望在考卷面前就能握有一个可靠的入学机会,从而不必依赖父母参与这场竞争。在我就读的中学,学校的资源分配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中学的操场还没有我小学的大,这种巨大的反差感实际上成为一种推动我前进的内驱力。
身处北京这样的环境,必须自我激励。有些家庭可能会提前给孩子施加压力,父母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如果你自己都不努力,就更不用期待其他结果。因为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将是你自己的选择。
03
中:据说您在读初中的时候曾有休学写作的打算,最后是被您的妈妈阻挠了吗?
王:我觉得父母的判断很多时候并不准确。通常我会告诉他们我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然后他们帮我实现。初中计划休学写作但是没成功,这也算是我和妈妈几乎没有矛盾的相处里,一次比较大的争吵。
当时我想休学写网络小说,是因为看到这个领域挺有潜力的,但父母不同意,便在当时选择了放弃。读本科的时候,我依然觉得当初应该选择写作。这种后悔更多是出于专业的考量,并非情绪上的后悔。如果当时选择写作,我可能更早地踏入这个行业,抓住了发展的最好时机,或许我的起点会有所不同。而且我认为即使我休学一年,依然能够考上四中,所以这个决定让我一直有点遗憾。但是,这个决定没有最终实现,也不能归因于年纪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对自己的目标不够明确,有些犹豫不决。我是在进了北京市第四中学后,和校外导师如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见面交流后才逐渐有了清晰的职业方向。
04
中:您在个人成长和职业方向的选择上,会考虑父母的意见吗?受您的原生家庭影响大吗?
王:原生家庭对我的职业影响不大,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情对我的影响更大。创业和旅行时结识的人、吃过的苦,对我的人格塑造更为重要。家庭反而对我的职业选择没有太大帮助。小升初的失败,让我看到了父母能力的局限性,他们没有办法成为载我过河的船,所以我自己要成为这条船。北京四中提供了很好的生涯教育,随后,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让我成熟起来。
亲子沟通话题:如何在尊重与引导之间找到平衡,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内驱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和经验,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锐仔很忙
添加“锐仔很忙”的微信
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
一起探讨成长话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 END -
本文内容选自《中学生天地》(高中版)2024年5月刊
设计排版:孙旦
责任编辑:张丹
监 制:徐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