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两个孩子之间做“端水”大师 | 我的孩子有烦恼
- Troubles -
我的孩子有烦恼
家长自述:
我是一个高中生的妈妈,最近,我女儿的老师跟我说,我女儿最近向她倾诉的烦恼,听了之后我是有点难过的。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她长这么大了,也还渴望我和他爸爸的陪伴,我还一直以为我们是给了她自由。针对我女儿的烦恼,我该怎么做?
一个二孩妈妈
孩子的自述:
我和妹妹相差 8 岁,平时我都在学校寄宿,只有周末能跟家人们在一起。但爸爸妈妈总是提前几天就和妹妹同学的家长约好一起出去玩耍。他们觉得我已经长大,可以自己做作业,自己找朋友玩。但事实上,我也想和爸爸妈妈聊聊天,想和他们说说学校的事情。我的同学都对爸爸妈妈问东问西感到厌烦,他们都很羡慕我可以一个人在家“享受”周末,但我每次听到这些话都有苦说不出。周末,爸妈总是带着妹妹出去玩,并且一出去就是一整天,我觉得很难过。但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理由阻止妹妹出去玩,她确实需要有人陪伴,就像我小时候爸爸妈妈陪我一样。如果我提出让他们在家陪我的要求,我又觉得自己很自私,不是一个好姐姐。我该怎么办呢?
一个不好不坏的姐姐
- 专家说 -
我猜,你们可能觉得孩子是高中生了,该给她足够的自由了,而对于家长来说,正好这个时间可以用来陪二娃了,两全其美。但这些想法,也许也从来没有跟孩子沟通过。
妈妈可以以此为契机,给彼此一个互相了解对方的机会。下次再带妹妹出去玩,或者安排活动的时候,可以问过姐姐的意见。
“我们要带妹妹出去玩了,你想一起玩吗?”
“下周想不想和我们一起出去玩,我让爸爸安排一家四口的活动。“
这样让孩子知道你们重视她,也会和其他同学的家长一样“问东问西”。
一个家庭,那么多人,互通彼此的心意,其实难度很大。仔细想想,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却假设别人能明白我们的所思所想呢?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虽然不懂孩子,但可以试着去了解孩子。
■ ■ ■
这里推荐一本书——马歇尔·卢森堡的 《非暴力沟通》,书中提出的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讲事实、讲感受、讲需求、提要求。在沟通过程中集中这四个要素,既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是带着尊重与同理心关注他人,提高和孩子的沟通效率,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样的沟通模式,可以在家里练习起来,这样让两个孩子也可以习得,以后在任何沟通场合都用得上。
除此之外,也要把孩子当做是一个大人来看。你们是不是觉得家里的事情不要去打扰孩子,自己做决定就算了。其实,孩子也是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凡事如果都能跟她有商有量,她也渐渐会感觉到自己对这个家的重要性,不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无关紧要。
“今天晚上吃什么?“
“下周我要出差了,你跟爸爸和妹妹要怎么过周末?”
“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坏了,你们有没有看到过什么好的推荐的?”
“妈妈今天身体不太舒服,我们可不可以去外面吃饭呢?”
及时表达感受,及时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跟孩子们商量,这样他们会感受到他们在家里的“重要性”。
■ ■ ■
最后,要记得告诉姐姐,她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姐姐,她知道自己不应该予取予求,把这样的烦恼藏在自己的心里,也不想麻烦家人。心中有他人是很好的品质。
同时也请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同样爱着她和妹妹,都会给她们很多很多的爱。
我知道,爱有时候很难,难以抉择,身不由己,所以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但有时候爱也很简单,只需要迈出一步,分享心意,告诉对方“我爱你,需要在内心不确定的时候勇敢地向前走一步;需要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给彼此一些时间。
希望你是一个厉害的“端水”大师,给予两个女儿和自己好多好多的爱。
■ ■ ■
-END-
本文内容选自《中学生天地》(高中版)2024年4月刊
设计排版:孙旦
责任编辑:张丹
监 制:徐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