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气预报也会有“失灵”的时候?
作者:rum
来源:中天 发布时间:2024-04-01 10:25:13
提前半个月准备旅游攻略
看天气日报显示艳阳高照
结果当天出发却乌云密布
为什么天气预报
时间越往后就越不准呢?

日常天气只能提前一两周预报,再往后的结果不一定准确,这是为什么?未来我们有可能预报更久以后的天气吗?
浦仁杰(知乎气象学话题优秀答主)
现代天气预报,本质上是根据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对未来某一段时间的气象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如果把天气预报比喻为炒菜,炒菜的锅就是数值模型,把气象观测数据当作食材洗洗切切,放进数值模型这口锅里"翻炒"一下,天气预报就"出锅"了。
当然,天气预报要比炒菜复杂很多,其中气象观测数据要提前处理,数值模型需要人为模拟,“炒"出来的天气预报也需要预报员们再加工一下,才能呈现出最终成果。
天气预报中的数值模型基于流体、热力学等一系列方程构造,最终的解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某种近似计算获取的。
气象系统充满了无序和偶然,因此结果并不完全准确,很容易被各种因素干扰。时间越往后推,影响结果的因素越多,气象预报也就越不可靠。
所以很遗憾,除非我们对整个数值模型的构造或者求解方式有新的突破,否则天气预报的预测极限也就是 10-15 天。

新闻中的探空气球是怎样进行气象研究的?不会中途爆炸吗?
杭州气象科普体验馆
探空气球不是普通气球,它的直径达到 1.2-2.5米,内部携带着电子探空仪。
电子探空仪中藏着很多电子元件,可以感知旅途中的温度、湿度、风力、风向、气压等,这些数据信息会被传递给地面的值班人员。
探空气球也不是坚不可摧的,随着高度不断上升,探空气球最终会自行爆破。不用担心啦,探空气球的降落地点一般选在人烟稀少的郊外,不会砸中人的脑袋。

本文已刊登于《中学生天地》(高中版)2024年3月刊
0
文章评论
提交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