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天空装进我的青春分几步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ba6b54faaa238dbcb9e7af435add5a41-sz_289668.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65021f8966607f8dd5fd38f824f03b4e-sz_556446.png)
把天空装进
我的青春分几步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974255218254dc0a2bdf4436cfc93f0c-sz_672735.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d7df1b4b1cb78518cdfae1dfd4f8cdb9-sz_24685.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268a393551bd2400317b59fd8ba8ff28-sz_53966.png)
天空,多么神奇的存在
容纳着日月星辰、阴晴雨雪
让好奇的少年
忍不住一看再看、一想再想
此刻
气象爱好者联盟
拍了拍你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ea2552025965463d7881a8e224913e7a-sz_295247.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bf5c97945dcfec3175596a29b6f7306e-sz_552031.png)
气象爱好者联盟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0df0c7567062265e9b7a07b3d1f34817-sz_782610.jp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268a393551bd2400317b59fd8ba8ff28-sz_53966.png)
我们学校以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命名。教学楼前,有一个专属于我们气象社团的小菜园。菜园边上安置了显示当天天气和土壤湿度的装置,我们可以通过它更好地把握浇多少水,还能预判 1—2小时后的天气状况。
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小菜园,哼着小曲为我的小番茄浇水。临走前,我看向气象仪,发现1小时后竟然会有 6 级强风,这对还在“小宝宝”阶段的番茄来说可是一场大劫!我找来树枝和绳子,将娇嫩的小番茄一个个固定好,便不安地回教室上课了。
下课铃一响,我忐忑地跑向菜园。我的番茄苗还挺立着!我看了看气象仪,百感交集:多亏有你!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4cb795b4afe301780ba54656a857272a-sz_9088293.jpg?x-oss-process=style/xmwx)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268a393551bd2400317b59fd8ba8ff28-sz_53966.png)
学校气象站要求初一社员掌握手动观测天气的技能。我们每天早上要读取数据并记录,主要流程是:
先记录雨量筒的读数,再观测风度和风向,最后在百叶箱里观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压湿度等。
当时正值梅雨季,天天下雨,我们需要每天晚上把雨量筒“清空”。由于另外两位伙伴不上晚自习,倒雨量筒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身上。黑漆漆的夜晚,一个小女生撑着小伞只身走在雨中——那就是我。雨量筒由漏斗口、漏斗、外桶和量筒组成,外桶是金属的,为了测量的准确性,漏斗和外桶是紧密贴合的,所以我一个“弱女子”要独自完成这个任务还是有点困难的,金属摩擦发出的刺耳声音甚至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有一天,我放了三次都没有把漏斗套上。第四次,我把漏斗下端对准量筒,一气呵成,终于把漏斗套上。尴尬的是,实际上我并没有把漏斗对准,第二天我们发现量筒里干干净净的,而量筒外面全是水!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e088267e075a607e08e4747c9d220dd1-sz_2734076.jpg?x-oss-process=style/xmwx)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268a393551bd2400317b59fd8ba8ff28-sz_53966.png)
“古时候,人们不仅用甲骨来推测天气,也用先天八卦图来推测……”你听,杭州气象科普体验馆里传来了我的讲解声。我对气象的热爱,要从云说起。
对一个偶尔喜欢涂涂画画的人来说,天空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云更是奇妙的存在。那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云会有不同的形状?为什么乌云是黑色的?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成功坠入了气象的海洋。
再后来,我来到杭州气象科普体验馆做志愿者。有时前来参观的同学年纪较小,我得绞尽脑汁用最浅显的语言让他们理解;而面对善于思考、睁着可爱的大眼睛缠着我提问的小朋友,我只能无奈地向网络求助。在书籍和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我慢慢沉淀成一个可靠的讲解员。
生活中,我会在大巴上指着天空和好朋友讲云、讲大气分层,平时也会收藏与天气有关的表情包。科学课上,老师提到探空气球、百叶箱等我的“老朋友”时,也会让我分享气象知识。我还向伟大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学习,每天在作业本上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细数这5年时光,不变的是我心中那朵云——它承载着气象爱好者的热爱与初心,让我用自己小小的力量,为社会传递知识与爱。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d7df1b4b1cb78518cdfae1dfd4f8cdb9-sz_24685.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268a393551bd2400317b59fd8ba8ff28-sz_53966.png)
仅仅做气象爱好者还不够?
绍兴气象博物馆副馆长王雪阳老师
来告诉你
成为一名小气象学家分几步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ea2552025965463d7881a8e224913e7a-sz_295247.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bf5c97945dcfec3175596a29b6f7306e-sz_552031.png)
小气象学家入门指南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66974dbf582ad2d7ed93585d339a9176-sz_9303.png)
气温是最重要的天气要素之
一,我们常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它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计量单位是度,通常使用的是摄氏温标。
把温度计放在避光、通风的位置,每小时读取一次数据,就可以获得一天的温度变化趋势。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1a31fd4b58c4ae550f3a1bba75e06568-sz_9814.png)
除了感知身边的温度、湿度、气压,作为一名小气象学家,还要抬头看看天空中千姿百态的云彩。
云是由空中水汽凝结而成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的形态多变,通常可以划分为积云、层云和卷云,也可以根据云所处的高度分为低云、中云、高云。
不同的云的出现,总是对应不同的天气。比如积云常常是晴天的标志,而积雨云的出现则预示着雷阵雨的到来。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d84135c46b9bc0cc5235daf9f8f9fff7-sz_9404.png)
通过简单的单点观测,我们可以对天气有所预测。比如气压计的读数下降,表明大气压在降低,这常常预示着阴雨天气。但要让天气预报更准确,这些还不够。
天气图是分析、预报天气更有效的工具。它是某个特定时刻较大范围内各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要素的集合。
在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曲线,其中,等压线是地图上具有相同气压的点的连线,等温线则是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符号标注出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d96b508ca175e226a0c733d56896e668-sz_12649.png)
“小气象学家”里既然有一个“家”字,那么当然要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首先是细致的观察。当我们用自己的感官或科学仪器去收集气象信息时,就是观察或者观测。观察需要尽可能提高精确度,以获取真实、详尽的气象数据,同时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其次是合理的推理。在准确观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基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未来的天气做出预测。预测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只能通过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来提高准确率。
最后是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气象观测和预报中,你需要和老师、同学交流看法,分享信息,一些难以独立完成的工作也需要团队协作哦。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d7df1b4b1cb78518cdfae1dfd4f8cdb9-sz_24685.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268a393551bd2400317b59fd8ba8ff28-sz_53966.png)
关于天空
你还有好多好多疑问?
那么我们一起找大咖
问穿云霄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ea2552025965463d7881a8e224913e7a-sz_295247.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bf5c97945dcfec3175596a29b6f7306e-sz_552031.png)
气象Q&A
Q:常常听到“气象”“天气“气候”这三个词,好像都与天空有关。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应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气象指的是大气中的一切物理现象,包括风、雨、雷、电等,其中既包括长时间的过程,也包括短时间的过程;
天气指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现象和过程;
气候指的是长时间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所以,电视上往往显示“天气预报”,因为预报的时间比较短。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6b670096cffc2f504a9e827fdf1ea089-sz_16667.png)
Q:天上的云朵只是一团气体吗?可它看起来明明很厚实呀!如果有机会触摸云朵,它会是什么手感呢?
计云(知名天象科普博主):
首先,云可不是气体。“云是水蒸气”这种说法是要被打假的,真正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而云有颜色。云是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这些水滴、冰晶不像日常见到的那样大,除非遇到下雨或下雪,它们的直径一般只有十几到几十微米。有时云里既有水滴又有冰晶,这叫“冰水混合云”,纯粹由水滴组成的云叫“水云”,纯粹由冰晶组成的云叫“冰晶云”。
当你尝试触摸云朵时,大概率不会觉得厚实柔软,反而会觉得有些湿冷。湿是因为云朵里都是水滴、冰晶,冷是因为云朵的温度通常在零下几度乃至零下几十度,摸多了甚至会冻伤。在我国漠河等地,人只要在云雾中待一阵就“须发皆白”,那是云中水滴在人体上凝固成冰了!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f8ab5080b0fc3208348a28ebd2416d14-sz_17463.png)
Q:日常天气只能提前一两周预报,再往后的结果不一定准确,这是为什么?未来我们有可能预报更久以后的天气吗?
浦仁杰(知乎气象学话题优秀答主):
现代天气预报,本质上是根据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对未来某一段时间的气象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如果把天气预报比喻为炒菜,炒菜的锅就是数值模型,把气象观测数据当作食材洗洗切切,放进数值模型这口锅里“翻炒”一下,天气预报就“出锅”了。当然,天气预报要比炒菜复杂很多,其中气象观测数据要提前处理,数值模型需要人为模拟,“炒”出来的天气预报也需要预报员们再加工一下,才能呈现出最终成果。
天气预报中的数值模型基于流体、热力学等一系列方程构造,最终的解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某种近似计算获取的。气象系统充满了无序和偶然,因此结果并不完全准确,很容易被各种因素干扰。时间越往后推,影响结果的因素越多,气象预报也就越不可靠。所以很遗憾,除非我们对整个数值模型的构造或者求解方式有新的突破,否则天气预报的预测极限也就是 10—15 天。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3c92869510b9d7ca6893fd293a346c4c-sz_45688.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268a393551bd2400317b59fd8ba8ff28-sz_53966.png)
![](https://img.xiumi.us/xmi/ua/13t9/i/ea2552025965463d7881a8e224913e7a-sz_295247.png)
本文内容选自《中学生天地》(初中版)202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