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

作者:rum 来源:中天 发布时间:2024-04-01 10:06:0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家人眼中,河北邯郸13岁的初中生小光(化名)是一个稳当、老实的男孩。父母在外务工,他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几乎一直生活在家人的视线里。

在家人眼中,性格内向的小光也有活泼的一面:常给姑姑打电话聊天,懂事地给姑父倒酒,和商场的导购交流、付钱时也都是大大方方的。

不为人知的是,小光长期遭受来自同学们的校园霸凌。

2024年3月10日下午,小光被同学约出去后失联。第二天,他的遗体在一处废弃蔬菜大棚内被发现,脸部血肉模糊,伤口触目惊心。

行凶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同班同学——3个未满14周岁的初中生!事发后,他们不仅不思悔改,还试图掩盖罪行。

这是未成年人所作的恶性犯罪,行为之恶劣、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施暴者肆无忌惮,被霸凌者不敢言说——校园霸凌,也许离我们并非那么遥远。在无数个隐秘的角落里,时刻响起伤口撕裂、崩开的声音,密密麻麻的裂痕却总不为人知。

阴冷的角落需要光照,裂痕需要修复,创伤需要治愈——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

如果觉得受惊吓、被打扰或很烦恼,这不是因为你“过于敏感”。请勇敢、大胆地向老师和家长反映,直到问题被完全搞清楚。胆怯只让你承受更多的委屈,你的意难平不会画上句号。

被别人欺负的时候,目睹旁人受到威胁或伤害的时候,请挺直腰杆,向不法行为大声说:“不要这样做,让我很不舒服。

忍一时风平浪静,但很多时候,正是无休止的容忍和退步,铸成了无休止的痛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我们有能力也有方式,揪住恶的火苗,并将其熄灭。


 南撤 | 文 

她们作恶的方式,与直接的身体暴力相比,已属“温和委婉”。可那些细微的暴力,同样在我心头留下沉重的烙印。我的作业本被撕碎后扔进了垃圾桶;英语课上,她们会嘲笑并模仿我不标准的发音……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曾多次向她倾诉,但有一天,她竟然撂下一句“你的事与我无关”后,删除了我的联系方式,几乎是同时,我迎来了新的QQ消息轰炸。当天晚上,我服用了药物,应激反应让我多次呕吐,侥幸捡回性命。

幸运的是,升上高中后再无人伤害我,不知是因为迅速消瘦让我不再丑陋,还是因为大家都已成长。

但我知道,我的青春留下的是不请自来的噩梦,是我对朋友的卑微、对追求者的恐慌,是我失去相信别人和快乐的能力。我的回忆被保留在30 多个堆砌的药盒里,那份悲伤不会随着药盒的消失而轻易消散。                     


@形散神不散:我小学、初中的时候也遭到过欺凌,我知道他们的痛苦。即使帮助他们或许会遭到报复,我也义不容辞选择去发声。

@文故南荨:人们心中的成见像是一座大山,我的选择是逃避问题……小学初中都经历了霸凌,因为是转学生,个子还小,被抓着头往墙上按。为了改变处境,我决定自己努力。换班后,成绩直线上升,成了班里的尖子生,有了朋友,也没人会欺负我了。因为自己受到过欺凌,所以我一定会站出来帮助其他人。

@yaya:我现在会远离那些喜欢说八卦、喜欢说是非的同学,遇到有被欺凌的同学会鼓励她。但真正地伸张正义,我觉得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

@巴士带不走小仙:平庸之恶——我们每个人都是恶的锁链上的一环。作为旁观者的我没有勇气和能力去制止恶,我怕帮助他们可能自己也会遭到报复,继续循环。有没有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呢?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结合校园欺凌常见的行为方式,校园欺凌可能涉及的罪名主要包括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侮辱罪、抢劫罪等。

校园欺凌行为主要有5种——

我是学生,我可以这样做:

1.保持镇定,懂得求救: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求救机会,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2.主动避险: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在校内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行走。

3.保证人身安全: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或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注意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对方有凶器,应立即远离并告诉最近的大人。

4.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就像遇到坏人要报警一样,遭遇欺凌也要报告给大人,不要自己承受创伤。

5.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开发兴趣的同时收获友谊,必要时能保护自己。

6.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咨询和反映,寻求法律途径帮助。

受害学生家长可以这样做:

1.控制情绪,保持理性。当孩子讲述欺凌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立即查证,不要采取极端措施,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责和无助。

2.稳定孩子情绪,陪伴、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注意孩子情绪与行为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3.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欺凌非常痛心。

4.感谢他的倾诉:“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这并不容易,谢谢你的信任。

5.接纳孩子遭受欺凌后出现的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此时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造成二次伤害。

6.保留证据,第一时间和老师协调处理。若处理不当可联系学校管理部门或校长;若仍处理不当,可进一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施暴学生家长可以这样做:

1.清楚地告知孩子这样的行为不被允许,不可以用武力解决和同学之间的冲突。

2.安排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

3.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人格教育,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为他们制定规范。

4.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

5.以身作则,维持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尊重、平等与爱中,得到自信与滋养。

很多时候,校园暴力的发生是一个恶性循环。它让受害者被孤立、伤害,从而变得内心脆弱,行为退缩,进一步变得“好欺负”,越来越多的人都倾向于去欺负这样的人。

要摆脱这个恶性循环,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升学、转学等环境的变化,都是一个打破恶性循环的机会

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总被欺负的同学,到了中学突然就没人再敢欺负TA了。这是因为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而且持久。

所以当你到了一个新环境时,你可以树立新的印象。例如,自我介绍时,用有趣、令人记忆深刻的开场白,让大家对你产生积极的印象。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至少让自己语气坚定,声音洪亮,站姿昂首挺胸,让人感受到你强大的气场。

用建设性的方式,在第一次被欺负时坚决反抗

忍气吞声是长期被欺负的受害者最常见的反应方式。你要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让对方意识到:你不是好欺负的。你可以用坚决的态度向对方表达:你不可以这样对我;哪怕你这样做,你也不可能伤害到我。

让自己有某种优势

学校的主流价值是比较成绩,因此,身处劣势的同学往往会更自卑,自我认同感较低,被长期欺凌的概率更高。然而,每个人都有优势和长处,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长处,逐步建立自信,让自己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从而在某一个圈子里具有话语权。

始终记住,你值得被爱

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而当冲突不能妥善解决的时候,就出现了伤害。

有些人很坚忍地度过了被伤害的时光,但有些人被击垮了,深受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这背后,其实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如果你觉得被欺负是因为“我不讨人喜欢”,那么你会不敢和人交往,你的人际处境越来越糟糕;如果你觉得,别人欺负你,是因为你们发生了冲突, “这并不是我的错”,始终记住,你值得被爱,那么不论遭遇多少逆境,你依然会健康成长。

此外,对于旁观或不得已参与校园暴力的同学,我有三点建议:

1. 当我们目睹他人实施暴力,或被迫参与暴力时,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创伤。注意观察自己内疚、恐慌、愤怒、抑郁等情绪,及时向他人倾诉。

2. 勇于向施暴者说不。面对校园暴力时,没人出来制止,大家会敢怒不敢言。而一旦有人站出来,反对暴力的声音便会占据上风。

3. 大多数不得已参与施暴行为的同学,往往缺乏主见,感觉自己力量弱小,无法反抗暴力。找到欢迎自己的圈子,有助于你远离施暴者。                     


抵制霸凌行为

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勇敢地向不法行为说“不”!

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



内容来源:《中学生天地》2020年78合刊

0

文章评论

提交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