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之梦
禾之梦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太阳晒起来,我跟我的同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是我们习惯为他冠上的称号。但是否也忘了,他也是中国大地上一个平凡的农民,默默耕耘一生。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摆脱饥饿,就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不朽主题。而在这五千年的古老国度,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着生死存亡,百姓安危的大难点。由秦朝时散布天下的义仓开始,各代都陆续派过官员赈灾救济。洪涝天灾过后的饥荒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吃树皮和泥土也变成了常有的事。这时代偏偏更是造就了不少英雄志士,担起守护百姓之责。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从小就有一个“禾下乘凉梦”,当他科举失败后,便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搜集、整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制造上,著有《天工开物》一书,并提出了贵五谷而贱金玉的人文思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时代总在召唤英雄。跨越了三百多年,在泱泱中华大地上,一个婴儿坠地而生,仿佛注定了其传奇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还是受到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即使人民当家作主人,但也没能摆脱饥饿。顶着国内外的重重压力,他毅然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也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团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不仅为中国做出杰出贡献,也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解决添了一把火。
但在这不平凡的一天2021年5月22日,两大国士逝世,就包括袁隆平爷爷,巨星坠陨,举国上下,悲痛不已。“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我想,用居里夫人的这句话来描述他是最好不过了。
而近日,15亩“巨型稻”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成功,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两米左右。可是,我好想他亲眼看到,亲自去地里摸一摸那比他高的稻子,亲自搬把小凳子坐在稻下乘凉。
张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