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的小卖部
他常说着一句话: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这是李宗盛的《凡人歌》,老陈很喜欢这句话。
老陈在路口经营着一家小卖部,每每到了晚上,两边摆上长木凳,男人少的也要个一两支烟,谈谈家国大事,女的二郎腿一翘,谁家生了大胖儿子谁家女儿还没着落,在这儿没有不知道的。作为个老头子,老陈平时却爱鼓捣些花花草草,有时也会在小店的零食柜上格格不入地摆些古旧的小玩意儿卖。论辈分,生活中我该叫他姑二爷爷,但我更喜欢称他为老陈。一对深邃的眼眸,在一张沧桑的脸上深深地陷下去,和别的老人家不同的是他戴的是近视眼,人们闲谈时,他更喜欢一搪瓷杯茶水配上报纸来等待顾客。他的脸被大大小小的老年斑占领了,一张“地包天”的嘴咧开来十分“好看”。
老陈的小卖部织就了村里孩子的童年。夏天,从五毛钱两根的老式白糖棒冰到偶尔奢侈一回的上口爱,从魔法士干脆面到广式大辣片,这样,孩子的童年就变成了彩色的,小卖部变成了心中的美食基地。日渐长大的孩子们渐渐不再喜爱这些,近些年越来越被关注的视频安全问题也让“垃圾食品”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小卖部里的零食越来越少,越来越旧了......
老陈的妻子走了许些年了,晚上来来往往的村人总为老陈介绍老伴,但老陈一直不肯答应。“我呀,有你们常来坐坐就够咯。”
庚子年初疫情肆虐,一些子女在外地打工上学的老人被迫独自过春节,更有些老人,因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出行居然变成困难,家里的饮食单调又寡味。老陈的小卖部渐渐空荡了,晚上也不用再摆出长凳了。萧萧的寒风扬起报纸的一角。
老陈用来给小卖部进货的红色三轮车闲置下来了。
一天,我结束白天的网课,起身眺望无人的窗外,一个熟悉的身影驾驶红色三轮车进入视野,车上久违地堆满了东西,看起来像是蔬菜之类的。老陈改卖菜了?直到我看见老陈将三轮停到了远处一座两层平房大门口,隔着口罩大声喊了几句,就把车上一包蔬菜鱼肉之类的放在了门口。老陈开走后,一个蹒跚的老人出现,拎起袋子进屋了,嘴角盈盈洋溢着笑。
再听父母提起,原来老陈在给家里没人陪着的老人家送蔬果,老陈的小卖部也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仓库,近的人也会去小卖部里买些日常的菜,免于去较远的农贸市场跑一趟,增加更多风险。
红色的三轮车来来回回,老陈的吆喝声盈盈绕绕,老人的感激溢出心扉。
他啊,是世俗的尘埃中一朵干枯的玫瑰,平凡而伟大。